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工厂门口大喇叭-86年以上可以走了

在2023年2月的广东深圳和江苏等地,部分工厂在招工时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大喇叭公开喊出“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明确拒绝招聘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这种公然以年龄作为招聘标准的做法,无疑在公众视野中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这一事件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它引发了一部分人的群体性焦虑。对于86年出生、当时仅37岁的人来说,正值壮年却被工厂拒之门外,这一现象无疑折射出中年群体在就业市场中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是否会被时代抛弃?他们的未来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人。

这一做法也遭到了舆论的广泛批评。网友纷纷表示,80后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家庭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工厂的“一刀切”年龄门槛直接切断了他们的谋生路径。这不仅是对个人的打击,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平就业原则的公然挑战。

还有网友以讽刺的口吻评论道:“下次30岁以上都不要”,直指这种招聘逻辑的荒诞性。也有人感叹“生孩子太老,带孙子太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中年人的尴尬处境。这种调侃虽然有些夸张,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年人在就业市场中的困境。

究其原因,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的结构性问题。工厂一方面面临“用工荒”,一方面却设置严苛的年龄限制,这无疑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矛盾。部分企业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年轻员工体力更好、适应能力更强,却忽视了中年群体的经验与稳定性。制造业等行业特性也普遍倾向于招聘年轻劳动力,认为他们更易接受高强度、重复性的工作。

这一事件背后的争议焦点远不止于此。工厂公开以年龄作为筛选标准,是否合法?中年人在职场中逐渐边缘化,他们的就业困境如何解决?技术更新、职业定位等问题对他们再就业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个体求职者的命运,更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中深层次的年龄偏见与制度缺陷。

这一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企业效率的我们是否忽略了社会公平?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反思,是否应该摒弃那些过时的刻板印象,更加公正地看待每一个求职者?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