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教授称我国房价或将持续暴涨 (2)

一、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格局重塑

1. 供应端的收缩趋势

据专家预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面临供应大幅减少的局面。这一趋势的形成,源于政策层面推动的“以人定房”土地供应策略的调整,以及开发商因政策不确定性而主动缩减土地购置规模。存量住房的持续消耗也在加剧供需失衡的状况。

2. 需求端的潜力释放

长期持币观望的购房者,其忍耐力逐渐达到极限。随着政策的刺激,如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下调,以及农民工市民化带来的购房需求(预计有2亿人进城购房),加之货币化拆迁安置等政策的推动,潜在需求有望集中爆发。

二、政策风向与资金支持的双重利好

1. 政策风向的转变与支持

到2024年底,政策基调由“房住不炒”转变为明确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各地纷纷出台购房补贴、放宽限购等利好措施。以深圳为例,2025年1月新房成交量同比激增97.3%,上海二手房交易同样持续活跃。

2. 资金面的宽松趋势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海外资金如华人资产加速回流国内。与此国内货币宽松政策的叠加效应,使得流动性有可能进一步推高核心城市的资产价格。

三、城市发展的分化趋势日益明显

1. 核心城市的房价领涨

借鉴国际经验,如东京、悉尼等人口持续流入的大都市圈,房价涨幅显著。专家预测,中国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资源集中和发展潜力,将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承载地。

2. 偏远城市的压力与挑战

相对于人口流入区域,人口流出的地区房价可能持续下跌,出现“有价无市”甚至“免费送房”的现象,与核心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市场的争议与不同声音

尽管政策利好不断加码,但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市场库存高企仍需要时间消化。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可能抑制房价暴涨。日本等国的经验也表明,全国性普涨并不易实现,需警惕局部泡沫风险。

结论

综合供需关系、政策支持和资金流动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专家预测,2025年房价将启动上涨模式,至2026年或进入“暴涨期”。市场分化、政策执行效果以及经济基本面等因素仍可能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最终走向。房地产市场走向仍需持续关注和深入观察。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