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力电器员工在年会上提及“我妈就是董明珠”引发的热议,各方回应及剖析如下:
一、事件背景
2024年1月28日,在格力电器举办的“格力2024全球梦想盛典”上,一段员工表演的音乐快板节目《大“格”局 新魅“力”》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位表演者在节目中的台词提及“我妈就是董明珠”,随后又更正为“我妈最喜欢董明珠”。这一片段因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将企业高管比作“母亲”,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二、格力官方回应
格力电器对此事件迅速作出回应,表示该表述是表演者为营造幽默氛围而设计的环节,强调节目主旨在于“比比谁对格力了解多”。官方进一步透露,节目中还有其他类似的夸张表达,如“销冠是我表姐”“大哥是门店经理”,都是为了突出员工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格力官方认为,公众不应过度解读这一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三、舆论争议焦点
1. 批评观点:部分网友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个人崇拜”的倾向,将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异化为家庭亲属关系,违背了职场平等的原则。有观点指出,此类表演可能会强化企业内部的“讨好文化”,模糊职业边界和职责。
2. 支持观点: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节目本身带有轻松愉快的喜剧色彩,台词仅为活跃气氛。并且,“我妈最喜欢董明珠”的表述更符合逻辑和常识,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表达。考虑到格力在年会同期宣布的“多发2亿元年终奖”福利,部分舆论认为企业的实际福利比表演中的争议更值得关注和赞扬。
四、关联事件
此次年会表演争议并非孤立事件。格力电器在过去也曾对发布不实信息的自媒体采取法律诉讼,相关当事人因侮辱和诽谤公司及高管被公安机关处理。格力门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以及董明珠个人形象与品牌的绑定等举措,也曾引发市场对格力品牌战略的广泛讨论。
格力电器通过官方回应将此次事件定位为一次“节目效果”,但舆论的分歧反映出公众对企业文化表达方式的高度敏感。如何在品牌人格化与维持职业规范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值得进一步的议题。在这个互动与沟通的时代,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发展,也需要更加注重与公众的交流,尊重和理解各方的观点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