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北京拟成立控烟执法队

原计划公共场所禁烟目标延后五年,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市卫生局的官方消息显示,相较于奥运时期的显著成果,当前本市的控烟效果似乎有所反弹。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五六年间,本市并未对任何个人进行过吸烟处罚。如今,面对中小餐馆、网吧等场所依旧存在的吸烟现象,有关部门正在筹划组建一支专职控烟执法队,对问题严重的单位或场所进行重点监管。

让我们深入了解现状。在崇文门商圈的一网吧内,尽管墙上醒目地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但泡网吧者和网管似乎都视而不见,大厅内烟雾缭绕。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公共场所的禁烟规定形同虚设。正因如此,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在阐述“北京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时表示,“控烟”已列入北京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力争在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实现100%无烟目标的时间推迟到了2015年底。这意味着,原本计划在奥运后逐步实现的控烟目标被无奈地延后了五年。

回顾奥运时期,北京曾一度在控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市爱卫会于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规执行后,北京七成公共场所已有禁烟规定,全市千余家餐厅和医院以及数万出租车基本实现了禁烟。时隔两年之后,情况似乎并不乐观。记者走访多家餐馆时发现,尽管有些餐厅设置了吸烟区和无烟区,但无烟区的标识并不明显,而且非吸烟区的顾客也常常受到二手烟的困扰。这种局面使得准备怀孕的市民白女士感到无奈和愤怒:“明明设有无烟区,为何还有人在那里吸烟?这样的设置究竟有何意义?”

除了餐馆,小型餐馆和网吧等场所更是吸烟的重灾区。市爱卫会办公室主任刘泽军坦言,与奥运时期的成果相比,当前的控烟效果确实有所反弹。据数据显示,人群吸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大量的被动吸烟者。尤其是中学生和职业高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令人担忧。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加强执法力度成为了当务之急。现行的控烟法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根据1995年的法规,对违反禁烟规定的单位可处以1000-5000元的罚款,对个人仅可处以10元的罚款。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无法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相比之下,香港对违规吸烟者的处罚力度要大得多,违规者最高可被罚款5000港元。这也使得香港的成人吸烟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运动,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是成功的关键。专家建议,应该加强控烟立法工作,提高处罚力度,并加强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场所的无烟目标,保护市民的健康。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健康、宜居的地方。中国禁烟历程中的挑战与:从限制到强化

近年来,北京的禁烟之路可谓曲折。早在1995年,北京就已提出公共场所禁烟的法规,但因种种原因,其执行力度受到了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源自法律的变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1996年的颁布,北京的禁烟法规受到了上位法的限制,导致本地的卫生检查员失去了对违规个人的处罚权。此后近五六年里,对于违规吸烟的个人,我们的执法者只能进行劝阻,无权进行罚款。

尽管如此,公众对于禁烟的态度依然坚定。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对违规罚款极为关注。许多人强烈建议提高罚款额度,认为现有的自愿遵守方式效果有限。尤其是一些重症吸烟者,他们几乎无视公共场所的禁烟规定,随意吸烟。显然,现行的罚款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禁烟需求。

在此背景下,北京正面临着控烟的严峻挑战。有专家提议,应借鉴上海的经验,将个人在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的处罚提高到每次约200元。对于违规单位的处罚额也将有所提高,以促进其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欣喜的是,修订《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已被纳入北京市人大的立法计划中。

除了调整罚款标准,执法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目前,北京有2000名卫生监督员和10万名卫生检查员参与控烟工作。但为了更有效地执行禁烟规定,北京计划借鉴香港的经验,组建专职控烟执法队伍。这些队伍将重点加强对违规吸烟情况多发单位的检查,一旦接到群众举报,将立即核实情况并进行现场处罚。

有关负责人表示,吸烟问题并非卫生部门单打独斗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随着控烟工作的深入,北京正逐步达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要求。未来,“十二五”期间,北京将进一步加强禁烟工作,逐步构建一个健康、无烟的城市环境。

与此网络上出现了关于“中国禁烟失败是件‘好事’”的专题讨论。一些人认为,尽管禁烟路上充满挑战,但这正是推动禁烟工作不断前进的契机。每一次的困境与调整,都是向全面禁烟目标迈进的重要步伐。

北京及全国的禁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挑战,但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终将实现更为严格的禁烟目标,为公众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