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祝融号火星车朋友圈大曝光

“祝融号”火星车的火星之旅:一部拟人化的“朋友圈”纪实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向导,“祝融号”火星车。我在火星的之旅已经开启,这是一次充满挑战与发现的旅程。接下来,让我通过我的“朋友圈”分享我的关键探测节点和科研成果吧。

一、着陆与初步探测

2021年5月15日

今天,我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降落伞弹伞、开伞和抛伞的过程都一切顺利,我成为了首个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的探测器。你们可以通过我的朋友圈看到降落伞打开过程的影像记录。

5月22日

我已经驶离着陆平台,正式开始巡视探测。我的前后避障相机记录了这个过程,你们还可以听到火星表面的声音片段,是不是感觉就像是在火星上漫步呢?

二、移动探测与影像突破

6月1日

今天,我的WIFI分离相机拍摄了我在着陆平台附近的移动影像,包括后退和原地转弯的动作。这是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移动的实时影像,是不是非常激动人心?

6月16日

我开展了全局环境感知任务,通过后避障相机拍摄了清晰的车辙影像。这些影像将帮助我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科学探测路径。

三、科学探测与数据回传

在探测的过程中,我拍摄了火星岩石、沙丘地貌的高清图像,分析了岩石纹理及地表尘土覆盖情况。我还对降落伞、背罩组合体进行了近距离成像,展示了气动烧蚀后的结构细节。环绕器还拍摄了着陆区的全景照片,标注了我的位置。截至2021年7月15日,我已经累计行驶450米,并在南向探测中接近降落伞残骸区域进行科学观测。

四、技术亮点与公众互动

我的能源系统采用了四片高效太阳能板供电,结合蓄电池实现昼夜能源供给。你们知道吗?我的技术原理与你们熟悉的民用光伏设备如SADE太阳能板相似。受限于火星与地球的通信速率,初期我只传回了少量照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逐步完成了大量科学数据的传输,包括温度、风速、气压及录音等。

以上内容都是我在不同时间节点发布的“朋友圈”动态及官方披露的科研成果。这次火星之旅展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全貌。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我会继续分享我的之旅,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发现吧!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