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近年来,《咬文嚼字》杂志持续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对常见的语言误用现象进行纠偏,引起了公众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一行动不仅推动了公众对语言规范的关注,而且成为语言教育的年度焦点。以下是近几年的部分典型案例的生动梳理:

在2024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中,有几个典型的误用现象令人深思。例如,“制高点”被误写为“至高点”,“制”字强调的是控制力,误用则失去了原有的含义。还有,“电光石火”被误为“电光火石”,其中“石火”指的是击石迸发的火星,与“火石”无关,误用会导致语义混淆。“跻身”被误为“挤身”,“跻”含有上升的意思,误用则语义矛盾。“花甲”和“古稀”两个词汇也被混淆使用,前者指六十岁,后者指七十岁,不可互换。还有,“松弛感”被误为“松驰感”,“弛”字表示放松,与“驰”字含义不同。在用法上,“侦察”和“侦查”也常被误用,“侦察”多用于军事或调查,而“侦查”则专指法律程序中的调查。

在2023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中,一些常见的误用现象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多巴胺”的“胺”字被误读为ān,正确读音应为àn。“卡脖子”的“卡”字也常被误读为kǎ,在这个词中应读qiǎ,表示掐住要害。“账号”和“帐号”也被混淆使用,“账”与货币相关,而“帐”则指遮蔽物。“蹿红”和“窜红”也常被误用,“蹿”表示向上跃升,而“窜”则含有乱跑的意思,语义不同。

在202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中,一些常见的误读现象也需要引起注意。例如,“踔厉奋发”的“踔”字被误读为zhuō,正确读音应为chuō,表示腾跃或超越。“天和核心舱”被误称为“天河核心舱”,以及“连花清瘟”被误为“莲花清瘟”,这些都是对专业术语的误解。数量减少时误用“倍”字也是常见的错误,“倍”字用于表示增加,减少则需要用分数表达。

《咬文嚼字》杂志通过评选年度差错,推动公众关注语言规范,提醒人们注意因形近、音近或义近导致的误用现象。每年的发布都引发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成为语言教育的年度焦点,有助于提升公众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这些差错也反映了社会语言环境的变迁和人们语言使用习惯的变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关注。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