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中,一则关于广东佛山某便利店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卢女士和男友熊先生,两位辛勤工作的年轻人,在某便利店就职,他们面临的困境让人愤慨。
2023年年初,卢女士怀着满腔热情开始了她的工作生涯,初次进入这家便利店实习,月薪为每月3500元。经过实习期的努力与适应,她成功转正,工资涨至每月4500元。与此她的男友熊先生也在老板的另一个门店工作。尽管二人工作勤奋,但便利店老板却未曾与他们签订任何劳动合同。
好景不长。当卢女士因身体原因提出离职时,老板却以“按实习工资结算”为由,冷酷地将二人解雇。更令人愤怒的是,老板威胁称,“再逼就不发工资”。面对这样的待遇,两位年轻人感到十分无助。
争议的核心不仅在于工资结算的争议。熊先生在店里承担着夜班工作,每天工作长达十二小时。在工资结算时,老板却拒绝按照约定的转正后工资支付。双方约定的月休两天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了请假一天就要扣除元的制度,远超法定标准。这不仅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严重侵犯,更是对劳动法的公然挑战。
更令人气愤的是,两位年轻人的劳动关系缺乏任何法律保障,因为他们从未与便利店签订过任何书面劳动合同。这样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随时面临被任意剥削的风险。面对这样的困境,熊先生曾提出离职,但老板口头加薪挽留他,然而因卢女士的离职被牵连开除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关于报复性辞退的猜测。
从法律层面来看,用人单位未在用工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行为。不合理的工资扣款和违法解雇也是违法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困境,卢女士和熊先生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已向当地劳动局提交仲裁申请,要求按约定工资结算并赔偿损失。面对质疑和压力,便利店老板只是回应说熊先生曾经提过离职,但未进一步说明理由。这一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许多网友指责老板“压榨劳动力”“违法成本低”,并鼓励两人通过仲裁维权。一些评论甚至指出,未签合同反而可能使便利店面临更高的赔偿风险。这一事件无疑给广大劳动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劳动市场的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