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分餐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饮食文化的变迁与演进,如同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东西方各自诉说着独特的饮食故事。今天,当我们探讨分餐与合餐这两种饮食模式时,不禁要回溯历史的源头,探寻它们在不同文明中的起源与发展。

曾经,罗马贵族们以斜卧姿态共享美食,鸿门宴上则呈现出分餐制的影子。而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便以筵席分餐的形式,体现了严格的礼仪和文化等级。这种分餐制,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食方式,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文化的体现。

西周时期的“筵席”,不仅仅是坐具,更是礼仪教化的载体。从入席退席的顺序,到座次的尊卑,再到席间的礼仪,都体现了贵族们的饮食礼仪。分餐的餐具和食物也是礼制和阶层隔离的重要组成部分。鼎,这一由烹饪工具转变为专盛肉食的食具,更是成为了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而在遥远的罗马,虽然最初是合餐制,但也有其独特的用餐礼仪。躺着吃饭,是罗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三张卧榻以马蹄形放置,餐桌置于中央,确保用餐者斜躺时也能轻松取食。赴宴者必须衣着托加,以示尊重。这种合餐制,虽然与东方的分餐制有所不同,但同样体现了罗马贵族们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分餐还是合餐,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饮食方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演绎。当我们今天在执行分餐制以防范交叉感染时,也许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珍惜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尊重不同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因为每一种饮食方式,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东西方饮食文化的演变与碰撞,为我们揭示了分餐与合餐之间的历史变迁与深层内涵。若说分餐是以餐具的充足作为物质条件的体现,那么在社会底层,合餐的方式则更为普遍。从罗马贵族的手抓食物,到东西平民的共食现象,无不体现出饮食文化与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的紧密关联。

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分餐制在周朝时期便已萌芽,历经两汉的传承,逐渐确立其在上层阶级饮食礼仪中的主流地位。随着历史的推进,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坐姿逐渐融入中原,对隋唐时期的分餐与共食并存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交融与创新,更展现了社会阶级流动与饮食礼仪的紧密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东西方对于餐桌形状的审美偏好也存在差异。欧洲贵族更倾向于选择长条形餐桌,而自高足家具引入中原后,中国则更偏爱形状规矩的“八仙桌”及后来的圆桌,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讲究的是天地和谐与人伦之乐。

合餐与分餐作为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形态,在明末清初发生了第一次碰撞。传教士南怀仁首次向康熙帝介绍了西方的分餐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合餐制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特别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提倡分餐的呼声往往会高涨。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早在1910年的东北肺鼠疫时期,华人伍连德便提出了一套名为“卫生餐台”的合餐模式,其中的转盘与公筷公勺的设计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这一模式不仅方便了餐桌上的食物分享,更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传统的中餐聚餐方式正经历一场悄然变革。仅仅通过改变餐桌的形式,并增加一副公筷随菜碟一同上桌,这种简单而适宜的调整既不失中餐的乐趣,又在餐馆和华人家庭中逐渐受到欢迎。更有一些地方的餐馆采取了“一次性”筷子的做法,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回顾2003年的“SARS”疫情,曾经使得许多餐馆短暂地告别了合餐制。同年5月,中国饭店协会发布《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积极申请国家质检总局将其确立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分餐制更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上海市文明办在写给市民的《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中明确指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渠道,合餐制容易带来疾病的传播,而公筷公勺的使用则能有效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

分餐制无疑是比合餐制更为卫生的聚餐方式,然而为何这一改变不能立即实现呢?一百多年前,伍连德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原因。从卫生的角度看,“分食”无疑是最佳选择。结合数千年的社会习俗和中国饮食文化,这一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在大众心理文化的转变中温和进行。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进一步引申出:“食以味为先,味以和为贵,和以筵为尊”,反映了人的社会关系和人情礼仪与集体用餐的紧密相连。在中国,家庭烹饪是以“户”为单位,一家人共享同一炉火,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共食”的家宴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延伸。“多添一副碗筷”的劝说,反映出的是主人推心置腹的待客之诚。特别是在重要的宴席上,如婚丧嫁娶、生日节庆等,人们通过“共食”的仪式加深感情,已经形成了深厚的习惯。

“共食”与分餐制并非绝对矛盾。我们可以采用分餐制的使用公筷公勺来实现“共食”。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种方式的推广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符合现代卫生理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也注重健康,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用餐环境。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