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耕地保护列为政治监督的重点,针对一系列耕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展开集中督办交办。这一行动如同风暴般席卷全国,坚决捍卫着国家的耕地红线。
截至年末,所有66件问题线索均已办结,共追责问责746人,其中不乏地方党委、部门的“一把手”。这些高层领导之所以被追责,是因为涉及违规推动违法项目、干预依法行政、违法审批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部分案例中,直接关联了侵占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非农设施等严重行为。
中央纪委依据2023年2月印发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对耕地保护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展开重点整治。每一个被追责的人,都是对其背后所代表的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的严厉打击。
处理措施与手段同样强硬。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分类处置,从批评教育到党纪政务处分,再到重大职务调整及立案审查,无一不体现出中央纪委的坚决态度。联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强化线索移送与整改监督,并对耕地违法突出的地区发函督办,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
让我们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了解这次整治行动的严肃性。在辽宁阜新,违规占用大量耕地建设风景区,涉及非农设施;在贵州六盘水,地方党委主导违法占地建设旅游度假区,并干预执法;在河北廊坊,村民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草皮,基层监管失职,直至中央督查介入才得以整改。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但却是中央纪委“零容忍”态度的最好体现。
自2020年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启动以来,全国已查处问题近万起,党纪政务处分数千人。而中央纪委不仅对新增耕地违法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还积极推动存量问题依法整治。这是一场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斗,每一个被查处的案例都是对耕地红线的坚决捍卫。
通过这些数据和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耕地保护上的决心和行动。这是一次真正的、全方位的、深入人心的整治行动,旨在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希望在未来,这样的行动能够继续下去,为我国的耕地保护事业注入更强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