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丝带飘动,乳腺癌防治月来临。每年的十月,我们为乳房、为爱、为美、为生命温度的诠释而行动,感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团队为我们解读有关乳腺癌的严峻话题。
乳腺癌,如一位不请自来的陌生人,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遭遇的恶性肿瘤。数据无情地揭示,2014年全国新发病例近28万,占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16.51%,位居健康威胁之首。
好消息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我国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逐年上升,从2000年至2004年的75.9%跃升至2010至2014年的83.2%,与发达国家并肩前行。早期患者更是迎来了高达90%的治愈希望,然而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仍然面临挑战,只有30%的五年生存率。我们不仅要关注疗效,更要重视疾病对患者身心的影响。
乳腺癌,相较于其他癌症,显得并不那么凶猛,治疗方式也更为丰富。这使得许多晚期患者实现了带瘤生存,将其视为一种慢性病来管理和治疗。在带瘤生存的过程中,全程管理模式尤为重要,确保患者能够长期接受有效治疗,及时调整策略以获取最佳疗效。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等概念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
手术之后的综合治疗是战胜乳腺癌的关键。病理指标如HER2阳性、内分泌治疗的决策都关乎患者的治疗方案。每种治疗手段都有科学依据和最佳实践,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术后随访,我们建议患者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适。
五年生存期是许多癌症的复发高风险期,但乳腺癌有其特殊性。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五年内可能无异常,却在后续年份中遭遇复发。这是因为腔面型乳腺癌(Luminal型)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于这部分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时间可能需要延长。绝大多数乳腺癌都属于Luminal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但由于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可能难以坚持。全程管理的概念至关重要,确保长期治疗的效果。
当我们提到乳腺癌,可能会想到一些公众人物的经历。早诊断、早治疗和规范治疗是根治乳腺癌的关键。即使遭遇复发转移,也不必绝望。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记住,乳腺癌复发转移并不是世界末日,许多患者仍然可以长期生存。
乳腺癌术后导致复发转移的因素众多。患者应与医生深入沟通,全面评估自身状况。复发包括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于有机会根治的局部区域复发转移,医生建议应积极采取行动,如手术切除等。让我们携手面对这场健康挑战,共同为生命的美丽和温暖而努力。针对这些患者的后续治疗建议,巩固化疗配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改善生存时间的有力手段。患者们被建议前往放疗科,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放疗。对于那些已经经历术后远处转移或在初诊时已是晚期的患者,不必过于恐慌。当前,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药物治疗方案日趋多样化,选择适合个体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以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来确定。
乳腺癌患者在复发转移后,不应仅仅选择姑息等待,而应在进行支持治疗的积极进行个体化干预。这样的策略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乳腺癌虽然是一类复杂的疾病,但国际上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类。不同分子特性的亚型,如激素受体阳性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等,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都有所不同。
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治疗效果。为了提高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需要正确认识、科学治疗,并加强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治疗,乳腺癌并不可怕。
在乳腺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四大误区需要引起注意。很多人误认为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与乳腺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有人认为乳腺超声检查比钼靶检查好,因为钼靶辐射大,但每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劣,需要互相配合使用。还有人坚持一年只能做一次钼靶检查,否则就会过度辐射,其实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是足够的,但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以钙化病变为主要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许多乳腺癌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除了身体的痛苦,还要承受来自外界和自身的误解与压力。他们被告诉不能再有夫妻生活,不能再生孩子,这些误解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实际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充分有效治疗后,他们完全可以重新拥有正常的生活。生育并不会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许多研究也证实,无论是激素受体阳性还是阴性,生育过程本身并不会影响乳腺癌的预后。在决定生育前,患者必须完成内分泌药物洗脱,以避免对胎儿造成潜在影响。
关于基因检测和预防性切除的问题也让人困惑。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许多女性会进行乳腺癌相关基因检测。一旦发现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突变,她们可能会立即考虑进行全乳切除。我们必须审慎对待基因检测报告中的突变。只有那些真正影响蛋白功能的重大突变才是致病性的。许多突变只是引起微小的氨基酸改变,并不显著影响蛋白功能。即使报告中有突变,也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来确定这个突变的真正意义。对于真正有害的突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逐渐累积的,而不是立即的。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选择以乳腺磁共振为主的密切监测,或者采用化学药物预防来降低风险。对于有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卵巢和输卵管的风险。
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蛛丝马迹,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联合筛查。对于中国女性,40岁以上进行乳腺筛查是推荐的。而对于高危人群,可以将筛查年龄提前。乳腺钼靶检查是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但对于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这种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欠佳。对于这部分人群,可以联合乳腺B超作为补充。当发现乳房占位时,可以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来判断良恶性。
乳房自检也是非常重要的。自我镜前检查包括视诊和触诊两方面。检查时间推荐在月经结束后的一周内。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容易发现病变。若触及无痛性肿块或发现其他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
面对乳腺癌,我们需要正视它,了解它,用科学的方法去预防和治疗它。我们也要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重新拥有正常的生活,走出误区的困扰。当一位女性发现她的单侧乳房出现自发性的溢液,无论是血性的、透明的还是淡黄色的,这都不应该被忽视。这种不寻常的现象可能是乳腺导管内病变的征兆,它提醒我们身体内部的某些变化需要更深入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如同生活中的无声警钟,提醒我们健康的守护不能忽视。
乳腺专科医生的进一步检查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因为疏忽大意而错过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疾病的良机。这些溢液的颜色和性质可能揭示了乳腺导管的状况,这是乳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同大海中的航船需要精准的导航仪来指引方向,我们的乳腺也需要专业医生的精准诊断来揭示问题的真相。
面对这样的健康问题,每一位女性都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我们的身体是生活的舞台,需要我们细心呵护。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无论是好是坏,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一旦发现有单侧乳房出现自发溢液的情况,就应该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乳腺专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依靠。他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段,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来详细了解乳腺的状况。这些检查手段就如同生活中的明灯,为我们照亮身体的秘密角落,揭示隐藏的健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并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