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A股一上市公司12年造假上百亿元

近日,江苏舜天(股票代码:600287.SH),一家在A股市场颇具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因涉嫌专网通信案,被证监会揭露长达12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这起事件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案件核心事实披露

回溯这起案件,从2009年至2021年,江苏舜天通过虚构通讯器材内贸虚假自循环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高达惊人的103.33亿元。在这一期间,公司虚增的营业成本为93.99亿元,而利润总额则虚增了9.34亿元。尤其令人震惊的是,在2018年,其虚增的营收占比竟高达34.13%,而在2013年,虚增的利润总额占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2.86%。

公司的造假手法主要是通过采用“总额法”确认虚假交易收入,而非反映真实业务性质的“净额法”。他们通过虚构贸易链条,制造虚假自循环业务,这其中涉及原材料管理异常、生产过程无实质内容等违规操作。

二、监管处罚与市场反响

这起案件的严重性引起了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公司被顶格罚款1000万元,并且股票自2024年7月9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时任董事长的高松被罚150万元并禁止进入市场,多名高管也被处以60万至100万元的罚款。

对于市场来说,江苏舜天的市值在处罚前(2024年7月5日)仅为15.8亿元。而其虚增营收最高年份的造假金额已达到惊人的14.96亿元,相当于当年真实营收的34.13%,这一数字足以令人震惊。

三、案件的特殊性与背景

这起案件并非孤立的个案,它与隋田力操控的专网通信骗局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江苏省国资委控股的企业,江苏舜天在这起案件中是否充当了“受害者”角色引发了广泛的质疑。监管机构明确指出,公司的管理层对业务的真实性负有直接责任,此次内部控制的失效也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漏洞。

这起案件的历史性影响也不容小觑。目前,证监会已对涉案的十余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处罚,并强调将继续强化与司法机关的协作,提升违法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民事赔偿。相关维权诉讼可能成为后续关注的焦点。

随着这起案件的深入调查和处理,我们期待市场能够回归正轨,投资者也能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这也为其他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