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堡港与德国经济界的核心立场
近日,汉堡港营销协会主席马特恩与市场总监纷纷发表观点,对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的Tollerort集装箱码头表示欢迎与支持。他们指出此举并非威胁,而是将极大地提升汉堡港的竞争力。他们认为拒绝中资合作将对汉堡港在欧洲港口中的竞争地位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波及德国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对此,汉堡港市长彼得·辰切尔也表示,中远的参与并不会危及德国的国家安全,因为中远集团持有的仅是Tollerort码头运营公司的少数股权。
二、德国内部关于投资分歧的深入解读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倾向于拒绝中远投资,并倡导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的政策。这一观点引发了德国工商总会等经济组织的质疑和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干预缺乏透明标准,并可能损害德国在全球的投资吸引力。与此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展现出更为审慎的态度,主张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反映了德国执政联盟内部的分歧与复杂性。
三、聚焦中远投资的背景与进展
中远计划收购汉堡港Tollerort码头35%的股份,这一交易自2021年启动谈判以来备受关注。尽管该交易在国际航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因德国联邦的审查程序而长期搁置。值得注意的是,中远已在全球多个重要港口如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拥有码头股份。对于汉堡港来说,拒绝中资投资可能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欧盟层面动态的影响与延续
尽管汉堡港事件发生在2022年,但欧盟内部市场委员布雷东在近期仍呼吁成员国对中资保持“高度警惕”。这显示出欧盟对于中国投资的审查压力并未减弱。汉堡港的案例揭示出德国经济界与政界之间的尖锐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欧洲对华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德国经济界基于实际利益和行业需求的考量,欢迎并支持中企投资;另一方面,部分政界人士在经济安全和对华依赖之间存在担忧和博弈。这一矛盾在欧洲内部并非个案,未来或将持续存在并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的走向。
总体来看,汉堡港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投资事件,更反映出国际经贸合作中的复杂问题和多重挑战。对于中欧双方来说,如何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合作,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