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近日,青岛航空的一批空乘人员走进了山东潍坊的“中华拓荒人”插秧节活动现场。他们身着航空制服,包括标志性的短裙、黑丝袜等,置身于盐碱地稻田中体验插秧。这一画面被捕捉并上传到网络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讨论焦点集中在他们是否在进行真正的农活以及此次活动的真实目的上。不少人质疑这是为了作秀和形式主义。
争议的焦点在于空乘人员穿着的航空制服与农田环境的不协调感。网友认为这种穿着并不适合农田劳作,同时质疑他们在农田中的插秧动作过于生疏,更像是为了拍照而摆拍,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农活中。更有网友担忧这样的活动可能会误导农民,认为空乘人员都能参与插秧,农民却未能真正完成农活,增加了后续的返工负担。
青岛航空回应
青岛航空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回应。公司表示这次活动作为公益活动中临时设置的体验项目,空乘人员只是穿着水鞋在田边进行了短暂的插秧体验。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同时呼吁大众珍惜粮食。青岛航空强调自己在2020年加入袁隆平院士团队发起的“中华拓荒人计划”,并认领了一万亩盐碱地来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此次的插秧节活动是他们战略合作的一部分。
公众舆论分化
在公众舆论方面,批评者认为此次活动过于追求宣传效果,空乘人员的着装与实际劳作环境不符。现场照片显示他们的动作生硬,缺乏对农业劳动的尊重。也有部分舆论认为这次活动通过反差形式吸引了公众对海水稻技术的关注,间接提升了粮食安全议题的传播度。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公益活动形式与公众接受度之间的张力。虽然青岛航空通过空乘人员制造了话题热度,客观上扩大了海水稻推广的传播范围,但也提醒着公益活动在策划和执行时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和社会影响。在宣传公益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真实性,避免形式主义的行为引发公众质疑和争议。也应该尊重农业劳动的本质和农民的努力付出,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去推广和传播相关信息。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公众对于公益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着高度的关注和要求,这也为今后的公益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