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马驹桥收入下降的日结工们

马驹桥:日结工群体的收入变迁与生活困境

自2023年开春以来,马驹桥地区的日结工群体的收入普遍下滑。日薪减少的金额在50至100元之间不等,曾经较为稳定的保安岗位日薪从原先的180元/天降到了如今的130元/天。更令人瞩目的是,分拣、装卸等工种的薪资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到了2024年底,分拣工的日薪已经跌至180元/天,这一数字令人不禁联想到十年前的薪资水平。

这一收入降幅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持续涌入,零工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中介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岗位而压低报价,工人的工资因此被不断压缩。部分工种,如物流分拣,由于自动化的普及,需求也在逐渐减少。

马驹桥地区的日结工群体,其收入的变化不仅仅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还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冲击。这个地区依附于亦庄工业区的零散用工需求,然而随着大厂体系外包业务的缩减,零工机会变得更为碎片化且不稳定。季节性波动以及短期用工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收入。例如,“双十一”等高峰期的工资并未如往年一般上涨,反而出现了降价的现象,这反映出用工方的议价能力在逐渐增强。

这一群体的分化以及生存困境也愈发严重。年轻、健康的工人尚能通过高强度的劳动来维持收入,但中老年工人却因为体力下降和技能单一而首先被淘汰。日结工群体长期处在流动状态,既无法在城市扎根,又难以返乡。收入的下降加剧了他们的焦虑,许多人因此选择离开,导致马驹桥务工人员流失,社区活力逐渐衰退。

展望未来,隐忧重重。部分工种的薪资已经跌破了历史低点,且短期内没有回升的迹象。尽管少数掌握特定技能的工匠如瓦工、水电工等仍能通过日结获取较高的收入,但这样的群体在整体中的占比极低,难以改变整体的薪资结构。

马驹桥日结工收入下降的现象,是劳动力过剩、产业需求萎缩、市场议价权失衡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反映了零工经济的脆弱性,更揭示了城市边缘群体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生存危机。如何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保障边缘群体的权益、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