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所谓的细菌感染到底是什么(全球细菌感染)

世卫组织警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无法完全应对日益严重的细菌感染威胁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报告,指出全球面临的细菌感染问题愈发严重,许多常见细菌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这一警告的背后,是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增强,使得一些危及生命的感染,即便是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难以应对。

这份名为《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的发布,为我们揭示了全球范围内的抗生素耐药性现状及趋势。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参与调查的127个国家(覆盖世界人口的72%)的抗生素耐药性情况,以及27个国家的人用抗生素消费数据。

报告指出,医院血流感染中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不动杆菌等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0%以上。这些威胁生命的感染需要依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然而耐药性的增强使得治疗变得愈发困难,死亡风险也随之上升。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常见的细菌感染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例如,超过60%的淋病奈瑟菌分离物对常用的口服抗菌药环丙沙星表现出耐药性;超过20%的大肠杆菌分离物对一线和二线药物都有耐药性。

尽管在过去四年里,大多数细菌的耐药性趋势保持稳定,但与2017年相比,因耐药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引起的血流感染以及耐药性淋病感染至少增加了15%。世卫组织表示,仍需更多研究来确定耐药性增加背后的原因。

世卫组织强调,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当更加谨慎。在27个提供报告数据的国家中,有65%的国家达到了世卫组织的标准,即确保至少60%的抗生素消费来自“可用类”抗生素。这些“可用类”抗生素对广泛的常见感染有效且产生耐药性风险较低。

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世卫组织在2017年修订的《基本药物清单》中,将抗生素分为可用类、慎用类和备用类三类。其中,“可用类”抗生素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常见感染;“慎用类”则建议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以避免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备用类”抗生素则仅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且所有其他替代药物无效时方可使用。

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全球各地的医生和研究人员正在共同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重要原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采取行动,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我们的“抗菌武器库”,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全球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来源:新华社。同时提醒大家注意细菌感染的五大标准: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程发展和治疗效果。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