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常用医学名称英文缩写简介,我始终没有找到您说的“KFCA” 这个名称,很抱歉!】
ABI踝-指数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A美国糖尿病协会
AHA美国心脏学会
AKI急性肾损伤
ALD美国酒精性肝病
ARB血管紧张素
AN镇痛剂肾病
ASH美国高血压协会
ATN急性肾小管坏死
BBβ-受体阻滞剂
BHS英国高血压学会
CA,CCB钙拮抗剂
CAD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CAPD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D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HD冠心病
CHF充血性心力衰竭
CIN慢性间质胡州谈性肾炎
CKD慢性肾脏病
CRPC-反应蛋白
CRS: 心肾综合征
Ⅰ型CRS急性心肾综合征
Ⅱ型CRS迹和慢性心肾综合征
Ⅲ型CRS急性肾心综合征
Ⅳ型CRS慢性肾心综合征
Ⅴ型CRS继发性心肾综合征
CVD心血管疾病
CVVH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TX环磷酰胺
DKD(新名称),DN(旧名称)糖尿病肾病
DPI每日蛋白质摄入(饮食蛋白摄入)
DM糖尿病
DNA染色体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P舒张压
ECG心电图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ESH欧洲高血压学会
ESC欧洲心脏学会
ESRD终末期肾病
FSG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GBM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屏障
GC糖皮质激素
GFR肾小球滤过率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HBV-G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D血液透析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R危害/险比
HRS肝肾综合征
IDF国际糖尿病联盟
IDDM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
IFG空腹血糖受损
IHD间断血液透析
IRRT间歇性肾脏替代治疗
IMN特发性膜性肾病
ISH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JNC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委员会
LN: 狼疮性肾炎
LPD低蛋白饮食
LVH左心室肥厚
MAU微量白蛋白尿
MCD微小病变肾病
MI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MetS代谢症候群
MHD维持性血液透析
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P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代谢综合征
MsPGN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N裤碰膜性肾病
NICE/BHS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和英国高血压学会(BHS)
N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
NKF美国肾脏基金会
NS肾病综合征
NSAIDs非甾体类镇痛剂
OD亚临床器官损害
PAD:周围血管疾病
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R蛋白分解率
PD腹膜透析
PPG餐后血糖
PTH甲状旁腺素
PVD周围血管病变
RAS血管紧张素系统
SBP收缩压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VLPD极低蛋白饮食
WHO世界卫生组织
慢性肾脏病
(CKD)分为五期,前二期除了尿液漏此及抽血检验外,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偶有眼睑,脸部或手脚浮肿,疲倦,头痛或血压偏高的现象兆搜凯,
尿量异族唤常
,夜间
频尿
,小便起泡沫,
长期服用止痛药,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一个女性患者,53岁,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14年,长期服用“止痛药”治疗,几年前就出现慢性胃、肠炎,饮食一直不好,近一段时期每天族裤饭量加在一起不过一碗米饭。最近身体极度虚弱,走路都吃力,家人带她来医院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而入院。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体重只有44kg,全身肌肉萎缩(见图);
贫血,血红蛋白84g/L,尿微量蛋白,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血肌酐108 µmol/L(正常45~84 µmol/L),双肾萎缩;胃镜示慢性胃炎,胃粘膜增厚。
她已经是慢性肾衰了。根据病史及检查,分析她肾衰的原因是药物性肾损伤,而导致她肾衰的罪魁祸首就是她长期服用的“止痛药”。
一、解热镇痛药指的是哪些药?
老百姓平常说的“止痛药”,是“解热镇痛药”的简称,一般指的是医学上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因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没有糖皮质激素的甾环,而同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功效,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
1、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和分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大体上分为6种,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司匹林、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氨基比林、保泰松、布洛芬、扶他林、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这类药虽然有共同的作用,但不同种类的作用优势也不同,比如
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用于抗凝、预防血栓的形成。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的降温作用明显,但抗炎、镇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只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几乎所有的感冒药(无论中药、西药)中都含有扑热息痛。
其他种类的药物比如布洛芬、扶他林、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止痛作用明显,主要用于如穗轮痛风急性发作,风湿、类风湿及各种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缓解疼痛,治疗僵硬,改善关节功能。
2、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非常广,,副作用也很多,有的副作用还很严重。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副作用和肾损害。
胃肠道反应用药后可出现腹部不适、胃痛、泛酸、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长期使用可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所以,建议患者饭后服用,以尽量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饮酒;定期进行胃肠道风险评估;必要时,还可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比如拉唑类药物等。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肾损害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使用的剂量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生率就越高。
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肾损害分为急性肾损害和慢性肾损害。
1、急性肾损害
①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少肾脏的血流,一次大量服用此类药物易发生肾前性(缺血性)急性肾衰竭,如果原有肾动脉粥样硬化、肾脏供血不好的患者更易发生。比如老年患者大量服用退烧药,一方面药物引起肾供血不足,另一方面退热时大汗脱水引起血容量减少,加重肾缺血,导致急肾衰。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尿量每天少于700ml),血肌酐轻至中度增高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停药,补充血容量,纠正肾缺血,一般可完全恢复。
②急性过敏性肾炎
如同常见的药物过敏,常在用药后1天或数天内发病,用量并不大,甚至一次用药便出现剧烈反应,表现为少尿(尿量每天少于400ml)甚至无尿(尿量每天少于150ml),血肌酐快速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病理表现为微小病变。一些患者可能伴有全身过敏反应表现。
一经出现,应立即停药,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可透析治疗。
2、慢性肾损害
非甾体类抗炎药长期服用可导致慢性肾衰竭。早期肾损害症状不明显,个别患者可能表现夜尿增多,但往往被忽略。中期损害可以出现少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 g/日,还可出现轻度镜下血尿及管型尿。
晚期肾小管功能损害明显,表现为夜渣信尿明显增多,低比重尿,血肌酐升高,慢性肾衰竭,肾萎缩等。,还出现慢性肾衰的并发症比如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钙磷代谢障碍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慢性肾衰的治疗,也要及时停药,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大剂量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以降压、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纠正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等。
三、药物再好,也不要滥用
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合成后100多年以来,非甾体类抗炎药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临床上广泛用于抗凝血、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各种骨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为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类药具有抗炎、止痛、退热等作用,作用谱非常广,差不多生活中的小痛、小病都可以使用,而且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可在药店自行购买,所以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在为人类解除病痛的,滥用现象也呈增多趋势,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人类的利大于弊,贡献大于危害,而且短期使用一般没有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副作用多而因噎废食。但如果长期服用此类药物,要明确诊断,该不该用,什么时候用,用多大量,用多长时间,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使用,严格的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新上市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比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止痛作用好,消化道、肾脏等副作用小,应尽量选择使用。
回头再说这位患者。
这位患者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没有任何问题。但她长期服用,已经出现了慢性胃肠炎和慢性肾衰。因为慢性胃肠炎,还引起她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等。
她的血肌酐108 µmol/L,似乎不太高,但她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8.25ml/min,ECT实测为GFR 42.43ml/min,属于CKD3b期,已经是中度肾衰,比较严重了。
我们给她停了原来的用药,采用低盐饮食,适当补充营养;沙坦类降压药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促红素和铁剂纠正肾性贫血;钙尔奇和骨化三醇治疗钙磷代谢障碍等治疗。
她的疾病治疗,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复发加重,重又回到原来的痛苦,甚至也导致肾脏等其他器官损害;继续使用这类要治疗吧,肾损害会进一步加重。
解决的办法就是,我们给她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一是继续治疗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是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导致的慢性肾损害也有治疗作用。
虽然糖皮质激素也有胃粘膜损伤的副作用,甚至还会引起糖尿病等其他副作用,但利弊分析,对她而言,激素要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实,对慢性肾衰合并有急性痛风发作者,首选激素而不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也是这个道理。
K/DOQI指南是指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
K/DOQI的英文全称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
K/DOQI指南是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ndation,NKF)制订的K/DOQI(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指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基于Dialysis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鉴此,美国全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在其早期DOQI(Dialysis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就将慢性肾脏病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列为重要部分之一,并丛槐于2000年依据1997~2000年间的最新相关医学文献对各指南条款进行重审修订。
1 关于K/DOQI及其前身DOQI
1997年由美国全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发起、安进公司教育基金等资助的改善透析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倡议方案(DOQI)正式出台,其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公开发表[4]。这一初始方案的目的是统一临床实践透析疗法以进一步改进透析患者的预后及提高其QOL。NKF组织各方面的资深学者组成四个专题工作组,采用已为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遁证医学方法[5],草拟各类相关指南条款,并进行三级编审(包括工作组的拟订、指导委员会的审查、听取公开意见,其中有多学科临床专科医师、护士及肾脏病患者的参与)而最终拟订,并根据最新研究文献定期审订更新。对每一款(组)指南均交待拟订的背景或/和立论依据(包括对所依据文献的比较分析、依据的力度的讨论)或/和未来研究方向,其内容涉及了慢性肾衰(CRF)患者的营养、血透充分性、腹透充分性、血管通路及肾性贫血等问题[http//www.kidney.org/professionals/doqi/doqi/exforward.html # forward]。 NKF不仅发起制订这一方案中的指南条款,而且还在全美国通过教育计划推广渗滚友这一方案。DOQI指南发表后很快为全美国的3100个透析中心所采用,并在全球各地被广泛翻译,对切实改善透析患者的预后与提高QOL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000年更新版“NKF K-DOQI,2000”(K-DOQI的字面意义也更新成了kidney-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的临床实践指南发表于2001年《美国肾脏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的增刊上[7]。它对原DOQI营养问题外的其它部分都进行了更新修订,包括指南条款、立论依据、下一步研究方向等。最新K-DOQI除覆盖CRF患者的营养、肾性贫血、血透及腹透的充分性、血管通路等问题外,还将纳入慢性肾脏病的检查评备激估(evalu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与归纳(stratification)、慢性肾脏病的骨代谢及相关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相关的异常脂质血症等问题[http//www.kidney.org/professionals/doqi/kdoqi.cfm]。该方案的前言明确指出其指南条款仅仅是指南而已,而不是临床实践的标准或强行规定。这一方案不仅是肾脏病科专科医师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也是内科医师、心血管科医师、糖尿病专科医师、家庭医师、儿科医师的有益参考资料。其它地区或国家可以根据国情参照使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在2021年10月22-24日举办的中华医银薯运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NCCPS)上,来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李秋教授 为我们带来一个精彩的专题报告,对慢性肾脏病儿童贫血诊治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快来一起学习下吧!
肾性贫血是儿童贫血的一大病因
全球 贫血 患病率高,尤其孕妇、非妊娠妇女及儿童高发。WHO调查报告显示,儿童约占总贫血人群六成,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高达47.4%,学龄儿童中患病率为25.4%。
慢性肾脏病 (CKD) 全球患病率为9.1%(包括成人及儿童),并未出现与其他慢性疾病类似的下降趋势(图1),贫血是儿童CKD中发生率比较高的并发症。
肾性贫血 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造成的,尤其是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加重贫血的因素有炎症反应、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贫血还可合并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贫血,当肾病患者出现贫血时,除考虑肾源性原因外,还应考虑其他原因导致贫血的可能。
贫血可影响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肾脏疾病进展、终末期肾脏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CKD贫血可导致儿童多种并发症
CKD患儿贫血高发,并随CKD进展而加剧。国内一项纳入171例CKD患儿的单中心研究(图2),按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为CKD3期组、4期组及5期组,结果显示,3-5期患儿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7.3%、83.3%及95.4%,提示随着肾功能恶化,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血清铁水平逐渐降低,且中、重度贫血的发生率增高。
贫血增加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CKD患者 最主要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 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CKD早期即重视贫血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手樱率均有重要意义。CKD贫血患儿住院风险比非贫血患者高55%,贫血与透析患儿住院频率增加和死亡率增加有关(图3)。
CKD患儿贫血的早期诊断易被忽视
1 贫血诊断
在贫血诊断方面,儿童的诊断数值一般较成人小(图4),成人男性血红蛋白(Hb) 130g/L,女性Hb 120g/L可诊断为贫血;而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不同年龄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完全一样,年龄越小数值越低,诊断时要注意不同年龄的Hb值不同的问题。
CKD患儿血红蛋白值低于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的正常值第5百分位数时,可诊断为贫锋梁血。
2 评估项目及评估频率
全血细胞计数
包括Hb值、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Hb含量(MCH)、红细胞平均Hb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
病史对CKD患儿的贫血评估十分重要,初次诊断CKD时有无贫血病史的评估频率及项目不尽相同(图6)。
在诊断CKD后要排查是否合并贫血,贫血确定后要进行一系列检查,除外其他继发因素引起的可能性。
3
治疗
启动时机
与成人Hb90-100g/L时启动治疗不同,CKD患儿贫血的治疗时机早于成人,Hb 110g/L即可启动。
Hb靶目标
建议儿童CKD贫血治疗Hb靶目标上限高于成人的120g/L,以120-130g/L为宜。
强调铁剂的补充
铁补充的具体途径分为口服铁剂及静脉铁剂,非透析和腹膜透析患儿优先考虑口服途径,血液透析患儿建议使用静脉铁剂。还应进行铁代谢状态的评估,具体指标包括铁储备(血清铁蛋白)和铁利用(转铁蛋白饱和度)两个方面,评估频率建议非透析及腹膜透析患儿每3个月1次,而血液透析患儿需每1-3个月透析一次。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ESA) 补充
强调个体化治疗,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如透析方式、贫血程度以及治疗反应来调整剂量,rHuEPO初始剂量每周50-100U/kg,分2-3次给药,建议非透析及腹膜透析患儿经皮下途径给药,血液透析患儿可静脉给药。初始治疗或改变剂量后,每1-2周测定一次Hb,Hb水平达标后应每4周检测1次。应及时识别及预防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肌痛及过敏样反应、癫痫等。
需注意的是,ESA仅能解决EPO缺乏问题,无法改善铁吸收和利用。
罗沙司他
可适度增加促红素的浓度,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加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及活性,促进铁的吸收利用。但目前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应注意观察。
输血治疗,仅为纠正贫血的对症治疗措施,要严格把握输血的指征。
国内儿童CKD贫血高发,在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及早发现和预防,及时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Hb的目标值及药物副作用,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如透析方式、贫血程度等选择患儿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Lancet.2020;395(10225):709-733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整理江南
本文讲者李秋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
医学的缩写重复的很多 要看是什睁简腊么科室的疾咐族病 我了解的科室 CKD代表 慢性肾脏疾病最多 ,有其悉滑他追问可以HI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