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中国人易患“坏消息综合征”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新闻背景:著名市场调研公司美国尼尔森发布的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这种症状被称为“坏消息综合征”。
 
  受访专家:
  柏晓利,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
  
  国外有则谚语说:“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说出了人们容易被一些负面消息吸引并乐于传播,对于一些正面报道却不是特别感兴趣的心理。这种心态被称为“坏消息综合征”。专家提醒,太喜欢听坏消息、乐于传播谣言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当前,各种谣言频频出现,如毒瘤一样破坏网络的诚信,甚至触犯了法律底线。
  坏消息减压
  但会激发攻击性
  “坏消息综合征”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特别是一些媒体为吸引受众,偏向于多选择一些负面报道。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宋崇升介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求新求奇这一因素,还有压力大、从众心理等因素。
  一些坏消息中有与生活或工作相关的内容,人不愉快时,看到负面消息可借以安慰自己,释放压力。宋崇升说:“有些人看到负面消息就如同背后听某人的坏话,甚至会有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掌握一些负面消息,如食品安全类的消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保护自己。”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说,“但是,从心理健康来说,太多的负面消息会产生不良影响,人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下,容易丧失安全感,若情绪未得到合理释放,会导致过度防御或出现攻击性行为。”
  四良方解除
  坏消息综合征
  两位专家同时提醒,对于坏消息,一方面应客观看待,真实面对。另一方面也不要浪费太多精力过分关注这些事情。针对“坏消息综合征”易感人群,柏晓利开了几个 “良方”:一是多与朋友家人沟通,使压力等不良情绪有个宣泄出口。二是多运动,运动能使人体分泌内啡肽,产生愉悦感。三是多参与公益活动,提升自我价值感。四是合理关注一些有意义的负面信息,如食品安全类信息,掌握加以防范科学知识。
 
  链接:
  网络谣言1个月删21万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刘正荣、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中旬以来,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会同通信、公安等部门清理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已达21万多条,依法关闭的网站已达42家。
  人民日报4月16日刊发文章,总结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分别为蛆橘事件、山西地震谣言、江苏响水县爆炸谣言、皮革奶粉、抢盐风波、伪造传播47号公告、造谣军车进京、针刺谣言、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散布非典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据人民日报、北京晨报
    《健康时报》 (2012-04-23 第01版)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