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开始,学生不用再每天早起上学,开心享受一个月的悠闲假期,不过医师提醒每到假期结束要开学时,许多孩子会出现头痛、肚子痛、情绪低落等「拒学症」征兆,建议家长及早防范,在开学前2周帮忙预习功课,偶尔带孩子回到校园走走,避免完全脱离学校情境,增加开学后返回校园的压力。
漫漫长假即将开始,萧亦伶医师提醒家长多注意「拒学症」的孩子,及早帮忙适应学校环境和同侪压力,减少因抗拒上学所出现的焦虑和身体不适。
台中慈济医院身心科医师萧亦伶表示,排除校园霸凌,如果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形一直持续,就可能属于「拒学症」。有些孩子天生气质焦虑度较高,对陌生情境较敏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适应新情境,这类孩子上幼稚园第一天,会抱着妈妈不让妈妈离开,有的则是到了高中依然无法融入同侪交互中。
拒学症的常见外在表现是每到周日晚上,孩子就会不想上学,且放长假后的情况更严重,若刚好换新学校,也可能以焦虑、紧张,以肚子痛、头痛为由逃避上学。
大部分拒学症的孩子出现不舒服症状并不是装的,可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顺利,产生压力,进而导致不适的生理反应。
如果孩子一说不想上学就可以不必去学校,这类回避焦虑的行为可能被加强,甚至可能完全没办法去学校了。萧亦伶医师表示,此时除了理解孩子的不适、担心之事以外,家长也要陪伴、学习如何因应。
至于如何改善孩子「拒学症」的情况,萧亦伶医师建议
在假期中,多陪国中以前的小孩到校园逛逛,培养适应上学的能力。
邀请同学到家里游玩,减少同侪间的疏离感和学业压力。
长假结束、开学前1、2周预习功课,减少假期间游玩的情绪,尤其不要开学前一天才从国外回来,以免隔天就要上课,孩子适应出现困难。
若是学期期间,不妨从固定的生活作息着手,请家长和老师拿课表让孩子勾选喜欢的课程,再以渐进方式鼓励返回正常课堂生活,增加与同学的联系,逐渐进入规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