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准时下班,你却含泪打拚?企业组织普遍有「做不完定律」事情永远做不完,如果做得完,你就是组织中不重要的人。不如学会以下六招,用最短时间、做最多的事!
工时长、压力大,很难让你找时间过健康生活,包括运动与好整以暇吃健康食物,对身心的影响一箩筐。专家估计,约有90%的疾病与压力有关,小则让人肩颈酸痛、疲倦、头痛、失眠、胃肠消化不良,长期压力更可能引起免疫力降低、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忧郁症等等,甚至可能促进癌症形成。
聪明的上班族选择当「不加班达人」,不让工作压力压垮自己。他们掌握了管理时间、提升效率的诀窍,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然后享受下班后的生活。以下专访了许多公司大老板,他们是怎么办到的?
一、立志不加班
「不加班达人」有一个共同的观念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这件事,还有很多事值得去体验。他们以不加班为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坚持下去。
经营保健食品的百丽康美公司经理陈建中,是澳洲总公司在台湾唯一的代表,他形容自己像「千手观音」,大小事都得自己来,但他却很少加班。
「用不放弃的意志,不断寻找和运用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达到不加班的目标,」他说。
二、纪律为效率之母
投信投顾公会秘书长萧碧燕曾在「加班是正常,不加班才是反常」的投信业工作,但她一向奉行「非不得已绝不加班」的原则。在她的字典里,「加班」几乎是「效率差」的同义词。
能做到再忙也很少加班,萧碧燕的秘诀是自我管理。虽然她住家远,仍然一大早八点多就到办公室,然后依着列在纸上的工作重点,一一完成。
「纪律不但影响效率,更反映工作态度你到底在不在乎这件事?」她相信懂得自我管理的人,自己是最大的受惠者。
从事保险业20年的安泰人寿敦宇通信处总监骆碧莺,也靠纪律提升效率。她把会议固定在每周一、三、五早上,其他时间就可以自由运用,确保重要的事不会漏失。
三、确认工作目标,分辨轻重缓急
《商业周刊》创办人何飞鹏在《自慢》中指出,企业组织普遍有「做不完定律」事情永远做不完,如果做得完,你就是组织中不重要的人。
反正事永远做不完,则熬夜加班只不过是延长噩梦。他认为,不如应用「80/20法则」提升效率花80%的时间与精力做20%的重点工作,剩下20%的时间与精力简化处理80%的非重点工作。
104人力银行行销处公关经理方光玮提醒,提升效率的重要原则是先跟主管确认工作目标,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否则闷着头苦干,结果可能是做白工你做的不是老板要的;老板认为重要且急迫的任务,你却没做。
萧碧燕有一次请秘书发一封重要的电子邮件给各投信投顾的总经理,结果有些信被退回了,秘书搞不清这件事的重点在「尽快通知到对方」,竟然花了一天研究信为什么被退回,却没有用传真赶快让那些人收到信。「工作抓不到重点,没效率,」萧碧燕说。
管理学上常用四个象限来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重要又紧急的事通常是突发事件,可以凸显上班族的应变能力,一定优先处理。
.重要但不急的事如健康、亲子关系、经营客户,依照计划按部就班来做,以免拖成重要又紧急的事。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例如请款、做报表等琐碎的事,不需要太多思考,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分次处理。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重新思考需不需要做、能不能简化。「如果你发现第10个步骤才会影响结果,那么1~9步就应该想办法省略或简化,」萧碧燕举例。
四、不断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
■纪录工作时间着有《为生活工作》的记者乔.罗宾森(Joe Robinson)建议,把一周生活做成明细表,记下每天每件事用了多少时间,然后使用时间的模式就会浮现。例如主管可能发现有大半时间在开会,就可以考虑将性质相近的会议合并,或授权部属处理。
■目标管理方光玮建议,当你接到一件重大工作,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子目标,然后从预定完成的日期反推回来,订出各子目标的完成日期,就不会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也可以避免把所有工作都压缩在截止日前。
■降低干扰,全神贯注处理重要工作时,不妨关掉手机、电子邮件信箱,请同事暂时不要跟你说话,甚至关上门,确保有一段时间不受干扰。
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有一次在处理堆积如山的工作时,告诉秘书不要有任何打扰,然后开始专心解决积案,不到中午,所有东西都进了发文匣,他觉得饿了,但一看时间,竟才过了15分钟。专心的效益真是不可思议,他形容这是「时间给的神秘礼物」。
■「预习」工作文本工作者洪闵慧在进公司前,会在路上把今天要做的事想一遍,进公司后就可以直接开始。她通常先处理打电话、写信这些琐事,处理重要事情时,就不会被打断。
■提升技能投信投顾公会秘书长萧碧燕曾发现一位同事常加班,后来知道原来她不会打字,只好用「一指神功」慢慢敲。萧碧燕建议,职场上必备的一些能力、知识,一定要靠自己去学。
■善用帮手百丽康美公司经理陈建中推荐上班族利用新科技(如电脑软件里的行事历功能、PDA等)管理时间。他如果与人有约,PDA手机半小时前就会提醒他,他就知道手上的事该准备结束。
陈建中也把电脑文件、电子邮件分不同的文件夹管理,文件夹中再细分子目录,找文件时就不用大费周章。
■做「一举数得」的事陈建中如果去外地访视门市,动线会尽量排在一起。例如去台中,就顺路先去林口,回台北时选择坐火车,顺道拜访位于火车站附近的货运公司。
五、你不需要是万能的
「承认自己的能力、时间都有限,多向别人请教、学习别人的工作方法,这并不可耻,」陈建中认为。
主管也不必为了展现能力而把所有事往身上揽。「主管事必躬亲,一来会累坏自己,二来让同仁过度依赖,反而失去学习机会,」陈建中说。
萧碧燕建议,主管只要抓大方向、订大目标就好,执行细节由同仁去规划,真正执行时主管再去看成效。「充分信任部属、授权,主管才能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事,」她说。
六、管理情绪,不让工作成为人生的全部
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在《工作DNA》中指出,一个人最终的成败往往不是所谓的「专业能力」决定的,而是一些「基本功」,情绪就是其中之一。
萧碧燕发现,很多上班族花太多时间在抱怨,却不去解决问题。她认为,过多的抱怨只会让人愈来愈讨厌这份工作,效率更差。
萧碧燕会藉看美食杂志纾解工作压力,「不一定能去这些餐厅,但看了赏心悦目,」她说。她也喜欢绣十字绣,办公室挂了好几幅作品。
104人力银行公关经理方光玮每天开车往返桃园与新店间,早上他利用这段车程规划一天的工作、培养工作情绪;晚上回家时,他会听音乐帮助放松,「让办公室里的情绪、工作,随着窗外景色一起抛诸脑后,」他形容。
陈建中则用慢跑、跟太太一起下厨来纾解压力。
西方早有「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努力玩)的观念;日本趋势观察家大前研一近年也倡导「OFF学」把工作的开关关掉,好好享受下班后的生活,工作时才更有效率。他自己就喜欢钓鱼、滑雪、吹单簧管,偶尔还骑重型机车出游,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他创意源源不绝。
充分休息、让自己喘口气,绝对是道德而且必要的。
该文章《大老板谈「加班」工作做得完,表示你「不重要」!》由网友『倾尽天下』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