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俗称拉肚子,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宝宝因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腹泻。一旦宝宝出现腹泻症状,家长需高度警惕。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脱水以及脱水程度呢?这关系到宝宝的生命安全。脱水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脱水时,宝宝精神稍差,眼窝和前囟门稍凹陷,有眼泪,口稍干,尿量稍少,皮肤弹性好;中度脱水时,宝宝精神差,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眼泪少,口干明显,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四肢冷;重度脱水时,宝宝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极其明显,无眼泪,口干明显,尿量极少或无,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冰冷,甚至出现休克症状。
腹泻脱水对宝宝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宝宝体内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家长一旦发现宝宝有腹泻症状,应立即就医,防止脱水。对于轻中度脱水宝宝,可以口服补液盐;对于腹泻时间长或严重脱水的宝宝,则需要静脉补液等治疗。
宝宝腹泻脱水时,需要及时补水。但这里的“补水”并不是指让宝宝拼命喝白开水。腹泻脱水时,应该补充口服补液盐,以补充钠、钾、氯等离子。家长还可以通过给宝宝喝放掉气的可乐等方式来补充电解质。但补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补给,避免一次补给过多引起呕吐加重水分流失。
除了补水,减轻胃肠道负担也是关键。宝宝腹泻时,家长应注意调整宝宝的饮食,让宝宝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进食增加胃肠道负担。可以服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剂、胃肠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宝宝腹泻脱水是家长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是治疗的重点。家长还需注意宝宝的饮食和休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如遇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作为宝宝腹泻治疗的家庭指南,当面对宝宝腹泻脱水的情况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正确应对。
对于口服补液盐,它是以粉状存在的,需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成水溶液,分次饮用。中间可以适量饮用白开水,但具体的量数应当遵循说明书上的建议,或者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接下来是传统的补液疗法——米汤。医生推荐,在宝宝腹泻脱水时,可以使用米汤来补充体液。米汤作为低渗性溶液,可以减少渗透性腹泻的风险。这种传统的补液方法简便、经济,而且口感不错,宝宝们通常都愿意喝。焦米汤也有收敛止泻的效果,可以尝试将苹果和胡萝卜加入焦米中一起煮,可能会让宝宝更容易接受。
对于苹果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轻度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可以将苹果去皮、核后捣烂食用,每日数次。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可以给他们服用苹果汁,但要注意适量。
在宝宝腹泻期间,有些“水”是无效甚至有害的。例如含糖的温水、白开水以及运动饮料。腹泻期间,应避免给宝宝喝这些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加重宝宝的病情。相反,应该选择适当的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来补充宝宝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当宝宝腹泻严重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调节肠道功能的肠道有益菌、止泻药蒙脱石散以及必要时使用的抗生素都是常见的药物。但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需要注意一些小常识,比如抗生素和肠道有益菌需要分开服用,时间间隔1至2小时。
当宝宝出现脱水症状时,例如精神萎靡、嗜睡、烦躁、小便减少等,应及时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家长需要明白,静脉补液并不是为了立即止泻,而是为了让肠道病原通过粪便排泄到体外。
在宝宝腹泻期间,家庭护理非常重要。家长需要按医嘱用药,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防止宝宝脱水。注意保持宝宝屁屁的清洁,涂抹护臀膏,让宝宝在生病时也能舒适一些。
宝宝的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在宝宝腹泻时,家长需要冷静应对,按医嘱用药,做好家庭护理,帮助宝宝度过这段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