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模仿?在大众认知里,很多人觉得无非就是拍拍手、跺跺脚、跟着一起做“一样的”,并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因此常常被人忽略。但其实对于正常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自闭症患儿的模仿能力往往难以习得,他们很难通过观察来模仿大人和其他小朋友,甚至没办法跟随其他人一起排队、洗手。因此模仿技能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有深远的意义,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那么什么是模仿?
模仿一般可以分为声音和动作模仿,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手势、表情都属于动作模仿,声音模仿包括单音、词汇、句子和声调模仿。模仿还可以分为即时兴模仿和延迟性模仿。而在言语方面,延时模仿好于即时模仿。
为什么要进行模仿能力?
1
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闭症网小编接触到很多不愿意张口的自闭症患儿,他们常常能听指令把物品拿过来,却在问“这是什么物品”时,始终不愿意说话,即使把答案说出来,他们依旧沉默不语。其实这些语言问题往往和模仿密切相关,掌握模仿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关注口部发音。因此可以从训练模仿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再过渡到模仿声音,如:模仿他发那些简单的元音,到发出一些有意义的字词,再到完整的句子的模仿。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自发语言,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欲望和兴趣。
2
培养自闭症儿童共情能力
大脑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生理基础: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使他们能够观察其他人的动作,并模仿看到的东西,同时让我们能通过想象,将自己置换成他人来解读他人的行为,揣测别人的心理。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时,自己也会被感染,而当别人大笑时,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发出笑声,其实这些都和共情能力有关。但有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的镜像神经元往往受损,这使得患儿很难去模仿别人,不会察言观色,出现情感和社交障碍。因此提高儿童的模仿能力对“镜像神经元的激活”至关重要。
3
帮助儿童学习技能
普通儿童在大环境里会不断通过观察并模仿其他大人或者小朋友来作为学习技能的手段,但自闭症儿童却没有这种认知模式来学习,因此我们会发现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不仅在学习新技能时速度很慢,而且往往缺乏一种学习能力。因此与其不断教孩子知识技能,不如教他们掌握学习的能力,而这些都和模仿密切相关。
4
帮助儿童提高社交规则,适应社会
提高社交规则是自闭症儿童适应社会的前提。因此观察他人并做出模仿是最有效、最直接培养自闭症患儿的社会规则意识。例如在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在幼儿园里跟随小朋友排队洗澡、吃东西,在公共车上要遵守秩序等社会规则,其实都需要提高模仿能力。
那么训练模仿能力需要注意什么呢?
1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很多家长急于求成想让孩子模仿说话,但其实所有发音和仿说都涉及到嘴唇和舌头的运动,其实还没有发展出语言的儿童只有非常薄弱的模仿能力,因此这些发声模仿对于不愿开口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最好首先从粗大运动的模仿开始训练起,再过渡到精细动作、表情、口型和发音的模仿。这样孩子才可以逐渐学会模仿的基本过程,慢慢提升模仿能力。
2
从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入手
模仿训练往往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枯燥无味,因此在模仿训练开始之前,家长需要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观察,找到儿童感兴趣的点。如果儿童对音乐感兴趣,这时可以练加入乐器和歌曲等,如果孩子对触摸物品感兴趣,可以选择沙子、泡沫等有触感的物品。
3
避免模仿的机械化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进行模仿训练时,以为孩子只要模仿做一些单一动作就是掌握了,其实这样容易避免机械化。除了掌握了基础的模仿,我们可以把模仿的动作复杂化,还要将模仿这一技能泛化到生活当中。例如进行两个动作、三个动作的模仿。或者一个喜欢吃三明治的孩子,我们可以教他做三明治,大人放一个面包,让孩子来模仿着放;如果孩子能做多步骤模仿,我们可以做出榨果汁的一系列步骤,看孩子是否可以跟着模仿。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模仿受损是自闭症诊断的一项重要指征,其中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游戏、社交技能发展都与模仿能力相关,因此模仿训练是一个“持久战”。家长要随时随地给孩子进行模仿练习,把“模仿”泛化到生活中,帮助自闭症孩子进一步融入和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