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检测揭示,典型的血象呈现出贫血的迹象,同时白细胞数量发生变异,其中可见幼稚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这些变化为我们提供了疾病存在的初步线索。
当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时,会发现以颗粒异常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占比超过30%,甚至多数情况超过50%。这些细胞的形态相对一致,原始细胞以下各阶段细胞相对较少。细胞核形态则显得不规则,有的具有内外浆。在外浆中,我们找不到任何颗粒,而在内浆中则充斥着大小不均的颗粒。这些颗粒根据大小,可以细分为M3a(粗颗粒型)和M3b(细颗粒型)。在M3a型中,胞质被粗大的嗜苯胺蓝颗粒充满,这些颗粒密集融合分布,甚至可能覆盖在细胞核上。而M3b型的嗜苯胺蓝颗粒则显得细小,同样密集分布。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细胞免疫学检查,观察CD33,13(HLA-Dr阴性)等指标的变化。染色体异常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部分,细胞遗传学检查中的t(15;17)(q22;q21)变化是诊断的关键。
为了全面评估病情,凝血时间、3P试验、纤维蛋白原含量、纤维酶原含量和活性ATPP(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等血液凝固相关指标也是必须检查的。生化电解质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诊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选择性地进行X线、CT、MRI、B超检查以及心电图等检查。通过这些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诊断病情,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