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服汞化合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的处理及常用的汞解毒剂介绍
当面临口服汞化合物引发的急性中毒时,首要任务是立即进行洗胃。我们可以口服生蛋清、牛奶或活性炭以及50%硫酸镁来减缓毒素的扩散。在进行洗胃的过程中,要特别警惕消化道穿孔的风险。针对汞中毒,我们有以下常用的汞解毒剂:
一、二硫丙磺钠
二硫丙磺钠的硫基能够与汞离子结合,形成硫-汞复合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有助于使被汞离子抑制的酶恢复活性。首次剂量为5%溶液2~3ml,通过肌肉注射;之后每4至6小时注射一次,每次~2.5ml。治疗通常持续一周左右,必要时,一个月后可以进行驱汞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无力等。偶尔也会出现腹痛或低钾血症,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甚至全身过敏反应或剥离性皮炎。
二、二硫丙醇
二硫丙醇的药理作用与二硫丙磺钠相似。其初始剂量为2.5~3.0mg/kg体重,每4~6小时内注射于深部肌肉,持续1~2天。第三天开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并持续用药10~14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喉咙灼热、眼泪、鼻塞、出汗、腹痛、肌肉痉挛、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以及肾功能损伤等。在儿童患者中,过敏反应和发热较为常见。
三、乙酰消旋青霉胺(N-Acetyl-D、L-penicil-lamine)
此药物对肾脏的毒性小于青霉胺。每日口服剂量为1g,分四次服用。其副作用包括疲劳、头晕、恶心、腹泻以及尿道排尿灼痛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等。在治疗急性中毒时,应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纠正休克。对于肾功能损伤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汞驱动剂,并尽快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洗。可以同时使用上述汞驱动剂以降低汞对人体的毒性。对于慢性汞中毒,可使用5%二巯丙磺钠进行驱汞治疗。还有二硫丁二钠、青霉胺等药物也是常用的驱汞药物。
在紧急情况下务必保持冷静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同时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