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肉芽肿或脓肿的治疗,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术后药物治疗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辅助角色。今天,我们要详述一下术后常用的几种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我们来了解二性霉素B。这种药物对隐球菌、球孢子菌、念珠菌等具有显著效果。起始剂量为0.25mg/kg,融入5%葡萄糖溶液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逐渐增量至1mg/kg。整个疗程的总量需要在三个月内达到2~4g。需要注意的是,滴注过程要缓慢进行,并需避光处理。由于此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常常配合鞘内给药。具体方法是:取二性霉素B0.25mg,融入等渗盐水1ml后,再用5~10ml脑脊液稀释,缓慢分次注入鞘内。在给药前,服用地塞米松和非乃根等药物可减轻药物反应。
接下来是制霉菌素,它对隐球菌、念珠菌等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于成人来说,每天需要摄入200~400万U,而对于儿童来说,每日摄入量则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适当调整,分2~4次口服。
还有克霉唑(三苯甲咪唑),主要用于抗击念珠菌和球孢子菌。成人和儿童服用的剂量有所不同,但都是分次口服。曲古霉素则对隐球菌、芽生菌、念珠菌有很好的效果,每日口服3~4次,剂量为20~40万U/d。
还有一种药物——5-氟胞苷,与二性霉素B类似,但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可能会对肝肾造成损害。其使用剂量为每天100~200mg/kg,通常需要连续使用6~8周。
对于放线菌感染,大剂量青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具有显著疗效。最后要介绍的是Ketoconazole,它对球孢子菌和组织胞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使用剂量为每天200~1200mg。
术后药物治疗的周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恢复情况来决定。除了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检查以及培养结果的检查,以便确定是否停药。患者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调整身体状况,增强抵抗力,消除真菌感染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只有综合调整身体和治疗手段,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