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网瘾综合征),是一种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却对虚拟的网络游戏、情爱、信息等沉溺痴迷的行为过程和行为发展的终结。网瘾可分为网络交际瘾、网络瘾、网络游戏瘾、网络信息瘾和网络瘾等多种类型。
网瘾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抑、好奇、缺朋友的人容易上瘾。网络可以满足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友情、爱情、风景与成就感等。而客观原因则涉及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问题,如批评多、要求严、沟通少、受伤害、不尊重;计算机普及迅速,而积极的娱乐软件滞后;法制不完善,学校、社会、家庭对互联网的限制等。
网络成瘾者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把上网作为生活的重点,上网时间失控。一旦停止上网,他们会很快出现不安、着急、烦躁、乏力、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反应。具体特点包括:
1. 渴求性:网瘾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完全由互联网活动控制,当无法上网时,会经历强烈的焦虑和欲望。
2. 逃避性:网瘾者通过网上活动产生兴奋、刺激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以此应对环境变化或追求某种体验,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安宁,避免甚至麻木的情感效果。
3. 耐受性:网瘾者必须逐步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才能获得以前的满足感,就像者必须逐渐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耐受程度会不断增强。
4. 烦躁性:在意外或被迫无法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易怒等情绪特征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5. 冲突性:网络成瘾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工作、学习、社会活动与其他爱好的冲突。
6. 矛盾性:成瘾者有时对成瘾持矛盾心态。当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时,他们不想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成瘾行为仍然会反复发作,并表现出更强烈的倾向。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在戒除过程中更加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