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解读婴儿脑积水的深层奥秘
脑积水,这一医学名词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揪心的疾病。当脑脊液在脑室系统中积累过多,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脑积水。特别是在新生儿和婴儿群体中,这一现象更为常见,因此也被称作婴儿脑积水。
脑积水的症状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头围的增大。这是脑积水最重要的表现之一,通常在产时或产后不久便会出现。头围的增大往往超过正常婴儿的范围,且这种增大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的态势。这种变化往往被父母忽视,直到出生后几个月才逐渐察觉。
随着颅内脑脊液的不断增多,婴儿的头部会变得异常沉重。他们无法支撑头部的重量,头部下垂,前囟门扩大,张力增加。颅内高压的症状也会随之出现。但由于儿童的颅缝尚未闭合,颅内压可以通过颅缝的扩大得到一定的补偿,因此只有在一部分脑积水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的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大脑半球皮层萎缩的现象。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婴儿的精神功能可能仍然保持良好,他们的呼吸、脉搏、吞咽活动等基本功能几乎不受影响。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也得以保持。
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逐步恶化。尽管有少数患者在脑积水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自行停止,头部不再继续增大,颅内压恢复正常,但这只是少数情况。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呈现出急性和缓性的差异,最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和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后果。
除了上述的典型症状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少见,但也可能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如反应迟钝、智力减退、步态不稳或尿失禁等。其中,智力的改变最早出现,并在数周至数月内进行性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明显的痴呆。
面对这样的疾病,我们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也希望医学能不断进步,为这些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