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病因探索
呼吸道合胞病毒,或简称为RSV病毒,悄然潜入我们的身体,成为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RNA型,其独特的结构包括一个直径约为100至140纳米的微小身躯,以及由32个对称的20面外壳组成的坚固内核,还有一层囊膜为其护航。和氯仿等化学物质都无法轻易破坏它的强大结构。在实验室里,人们使用人细胞、双体细胞和原猴肾细胞进行培养,这种病毒能迅速适应环境,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融合细胞。通过荧光抗体技术检测,可以在感染的细胞质中发现病毒的踪迹。RSV病毒通过飞沫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播广泛、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几乎每年或每隔一年都会引起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二)发病机制介绍
RSV病毒的入侵过程犹如一场悄无声息的入侵战。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进入易感的呼吸道,首先会在鼻咽粘膜内大量增殖,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对于免疫功能较低的婴儿、老年人和某些特定人群,RSV病毒会进一步通过鼻咽部延伸,进入支气管和肺泡,从而引发严重的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当呼吸道病毒侵入呼吸道表面的纤毛上皮细胞时,它开始在其中复制并扩散,直接对受感染的细胞造成伤害,导致局部病变或全身毒血症状。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组织损伤可能是由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例如,尽管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较小,但它仍然可能导致婴儿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而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年龄段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一些自然感染者接种疫苗后病情恶化的情况表明,其发病率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包括鼻、咽、喉粘膜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如果病变累及细支气管和细胞上皮细胞,可能会出现细胞坏死和剥离等现象。病毒性肺炎的初期表现为纤毛减少、上皮细胞空气泡形成等。在更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肺脓肿、败血症和多个器官的化脓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