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骨折与脱臼:护理的关键与预防策略
婴儿的生理特点和日常活动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导致骨折成为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约占15%的比例。其中,4岁的儿童最容易遭受外伤性骨折。面对这一问题,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损伤血管和神经。
骨折的识别相对明显,当宝宝受伤后,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接触部位疼痛严重,局部明显肿胀或外观变化并伴随婴儿哭泣时,很可能是骨折了。受伤部位还可能发出骨擦音。
脱位则常发生在下颌、肩、肘、髋关节等部位。这通常是由于牵拉不当、创伤或暴力导致的。脱位时,肿胀和疼痛是明显的症状,关节的活动功能也会受到限制。根据脱臼的具体部位,婴儿可能会呈现出特定的姿势。
面对骨折和脱位,紧急处理是关键。对于骨折,送医院前,绝对不能移动骨折部位。可以使用小木板或树枝作为夹板,将其固定在受影响的四肢上,并确保夹板与四肢之间有一层棉花、毛巾或布等物品,用胶带适度捆绑,同时要注意固定时的松紧度,并暴露手指和脚趾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对于脱位,千万不要移动脱臼的关节,应立即就医,以防休克。如果出现休克症状,应让宝宝平躺,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并立即送医抢救。
预防与护理同样重要。要避免突然拉宝宝的手脚,无论是伤肢还是健康肢体。与宝宝玩耍时,要适当控制用力。如果婴儿容易发生骨折,家长应警惕是否有其他疾病的可能,如内分泌紊乱、骨骼异常等,并及时向医生提供病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婴儿骨折后,家长应注意给宝宝补充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食欲恢复的阶段,应逐渐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蛋和大豆制品。鼓励宝宝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对骨折的恢复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护理和预防策略,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宝宝免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