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狭窄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发的病症,包括风湿热的后遗症、先天性狭窄,以及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这种病状在男性患者中占据了80%的比例。单纯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较为罕见的,它常常伴随着主动脉瓣关闭不完全以及二尖瓣的病变同时出现。其病理变化表现为瓣膜交界处的粘连和纤维化,这些病理变化会进一步加剧瓣膜损伤,导致钙沉着和更严重的狭窄。
对于先天性的主动脉瓣狭窄,其形态各异,有单叶、二叶和三叶之分。单叶型在出生时便表现出狭窄,随后瓣膜纤维化和钙化逐渐加重,这会导致左心室严重的流出道梗阻,这样的病情下,儿童往往在一年内便离世。而在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中,有50%属于二叶型,30%属于三叶型。这两种类型的瓣叶畸形在儿童期可能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狭窄,但由于涡流冲击的影响,瓣叶结构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瓣叶增厚、钙化、僵硬,最终引发瓣膜狭窄,也可能合并关闭不完全。
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退行性病变,占比达到18%。这种病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瓣膜的退行性变、纤维化和钙化,最终导致瓣叶融合。虽然瓣膜狭窄相对较轻,但部分患者会伴随关闭不全的症状。
主动脉瓣狭窄后的病理和生理变化主要集中在收缩期的变化。会增加左心室的阻力,为了保持正常的心脏出血量,左心室会增强收缩力,导致跨瓣压差增大。这样的变化会逐渐引发左心室的肥厚,降低其舒张期的顺应性,使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在静息状态下,心脏出血量仍然正常,但在运动时,心脏的输出量就会显得不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当瓣口严重狭窄时,跨瓣压差会降低,各种压力指标如左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以及右心室压都会升高,导致心脏的输出血量减少。这一系列变化会导致心肌缺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由于左心室肥大和收缩力增强,心肌的氧消耗也会显著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的状况。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