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可能误认为新生儿黄疸只是一种简单的皮肤发黄现象,认为它会自行消退,无需过多担忧。事实并非如此。新生儿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脑部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了解黄疸的原因并知晓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体内的胆红素为什么会升高呢?
我们需要明白胆红素主要由衰老的红细胞破裂后形成。当红细胞的破坏速度过快时,胆红素会激增,导致黄疸的出现。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发的溶血性黄疸便属于这一类。这种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皮肤呈现明亮的金黄色。当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界限时,胆红素会进入脑细胞,干扰其正常功能,甚至引发核黄疸,对新生儿的生命构成威胁。
虽然目前对于严重黄疸已经有了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在核黄疸发生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孩子的黄疸情况时,应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多次反复观察,一旦发现黄疸加重,应立即就医。
肝细胞摄入、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导致黄疸。例如,当肝细胞发炎或缺乏某些酶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情况都属于这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肝酶活力低下所致。
有些婴儿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特殊脂肪成分,哺乳后脂肪被分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也会导致黄疸。但这种情况下,婴儿通常是健康的。这种因肝细胞摄入、结合和排泄胆红素障碍导致的黄疸被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胆管阻塞也会导致黄疸。当胆管堵塞时,胆红素无法排入小肠,而是在肝细胞或胆囊中沉积,引发黄疸。这种情况被称为阻塞性黄疸,例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家长们来说,了解孩子患黄疸的具体原因至关重要。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及时向医生说明情况,为孩子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医生会根据黄疸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孩子们通常可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