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与多种疾病相关的病症,女性患者尤为多见,青少年期间尤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包括黄疸、发烧、皮疹和关节炎等免疫症状。由于该病症的初期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因此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已经被确诊的患者,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医学治疗,饮食调节也被视为是一种辅助手段。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而言,饮食的调整是他们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患者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饮食呢?
患者应该选择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烫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容易引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包括吸收障碍和白蛋白合成减少,因此患者需要少食多餐。事实上,营养不良可能使病情难以消退甚至加重。研究指出,蛋白质营养不良是肝脏自身免疫性肝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选择摄入蛋白粉、氨基酸等营养品。对于食欲正常的患者,提倡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
患者需要注意低盐少渣的饮食原则。可以使用钾盐代替普通盐以减少体内的钠含量。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水的重吸收增加,从而促进腹水和四肢水肿的形成。限制盐的摄入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吃盐。患者可以每天摄入大约5克的盐(包括食物和药物中的盐)。过于严格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患者难以忍受,甚至引发低钠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等症状。
患者在饮食方面还需要学会评估食物是否合适。如果出现饱腹感、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应适当减少或调整饮食。可以选择一些食物来促进尿液排泄,减少腹水。如萝卜、红豆、西瓜、茶、鲫鱼等食物都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脏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积极乐观、舒适开朗的情绪是肝脏健康的前提。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参考资料:《肝脏疾病》《慢性肝炎合理用药一册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