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传播疾病的治疗问题,我们不仅需要重视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还应注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以消除感染因素并有效控制感染。健康的性行为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在面临性传播疾病的挑战时,首要任务是明确感染的性质。一旦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出现,我们必须立刻确定是否为细菌感染,并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来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有时细菌检查的结果并不理想,缺乏明确的治疗目标很容易导致治疗的盲目性。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取区别治疗。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前者的预后较差,容易复发,而后者预后良好,复发几率较低。血行性感染和上行性感染的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血行性感染发病急骤,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要应用高浓度的药物或进行静脉给药;而上行性感染则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需要使用尿浓度高的药物和解痉药物,血行性患者则需要静脉给药。
在治疗性传播疾病时,我们还需要确定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梗阻。因为泌尿系统梗阻是感染的直接诱因。如果感染后出现梗阻,不仅难以治愈,还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容易复发。我们必须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的诱发因素,例如尿液pH值的变化。在治疗前,我们应该测定尿液的酸碱度。如果尿液呈酸性,说明致病菌适合酸性环境,应使用碱性药物使尿液碱性化,抑制细菌生长,并选用适合碱性的抗菌药物。相反,如果尿液呈碱性,则应使用酸性药物,并添加适合酸性的抗生素。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治疗必须彻底。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产生耐药菌株,转化为慢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当泌尿系统感染出现症状时,症状缓解后仍需继续使用原剂量药物7天。如有感染史、尿路梗阻等诱因,必须延长用药时间,维持剂量2至6周,以防止慢性化。只有通过全面、彻底的治疗,我们才能有效遏制性传播疾病的蔓延,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