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病程可分为三期: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对于登革热,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并切断传播途径。
一、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1. 急性发热期:患者可能出现急起的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皮疹等症状。
2. 若病情从急性发热期转入恢复期,症状会逐渐减轻;但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在退热后症状不断加重,便进入了极期。在极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的呕吐、剧烈的腹痛等症状,这预示着可能属于重症患者。
二、登革热的治疗方法和防范措施:
1. 登革热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2. 在急性期,患者需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等。
3. 对于高热,应采用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脑水肿的止痛退热药物。同时需要进行镇静止痛处理。
4. 对于重症登革热,还需要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并针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以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在控制传染源方面,对于登革热流行或可能流行的区域,应做好疫情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诊断和隔离治疗。
6. 而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防蚊灭蚊是根本措施。应改善卫生环境,消除蚊子的滋生地,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消灭成年蚊子。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