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佳节的到来,各大超市和商场的粽子开始热销,各式各样的粽子令人目不暇接。肉馅、栗子馅、蛋黄馅等各具特色,让人垂涎欲滴。许多人在享受美味的可能并不了解粽子的健康功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粽子的两大显著功效。
粽子叶具有清热之效。包粽子的苇叶被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誉为解暑良药。在《本草纲目》中,粽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清热止血、解毒消肿、吐血、下血、小便不利和痈肿等。每当炎炎夏日,人们常常用粽子来解暑降温,这其中离不开粽叶的清热功效。
粽子温暖脾胃,具有补中益气的效果。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而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能够温暖脾胃,补中益气。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糯米还有收涩作用,对尿频、自汗也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粽子的口味繁多,如栗子馅儿粽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水果馅儿粽子可以润肠通便;蛋黄馅儿粽子则能健脑益智。每一款粽子都有其独特的健康功效,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专家提醒,粽子虽然美味,但食用时仍需适量。因为粽子属于容易让人产生油腻饱胀感的食物,所以在食用时不要辅以大鱼大肉,最好配上清粥小菜,以便更好地消化。糯米性温,热的粽子易于消化,滋养脾胃,但如果凉了硬了就不易消化了。在炎炎夏日吃粽子时,一定要吃热的。
吃粽子的时间和数量都要有所讲究。一天最好别吃超过三个正常个头的粽子,特别是肉粽或含猪油的粽子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再酌情减量。这样,我们就能在享受美味的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