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条引人注目的微博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吃甘蔗也会中毒?!”。微博中提到的内容让人震惊:一家两人因食用甘蔗而中毒,甚至陷入了昏迷状态,变成了植物人。甘蔗久放后容易发霉,而霉变的甘蔗毒性极大。一旦切开后,断面出现红色丝状物,表明甘蔗已经变质,食用后可能引发中毒。食用者在摄入后的2至8小时内可能会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昏迷和死亡。
针对这一微博内容,专家进行了解释。蔗发红实际上是霉变的一种表现,霉变的甘蔗会产生一种名为“节菱孢菌”的霉菌。这种霉菌会分泌出一种有毒物质——3-硝基丙酸。这种神经毒素的典型症状就是引发人体呈现强直状态,类似于鸡爪的僵硬状态。虽然植物人的症状尚未有明确的报道,但食用霉变甘蔗严重时的确可能致人死亡。甘蔗在越冬后较易变质,发霉的甘蔗内部会变成粉红色。如果发现甘蔗有这样的变化,一定要避免食用。
面对这样的信息,我不禁产生疑问:难道所有发霉、霉变的食物都不能食用吗?为何有人会在明知甘蔗已经发霉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食用呢?这恐怕是一个健康常识普及的问题。甘蔗发霉的表面现象有时难以察觉,而真正新鲜、品质良好的甘蔗在口感上并无异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发霉的食物中含有的毒素,这是一个明确的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健康常识。任何发霉或有异味的食物都绝对不应该被摄入。我们不能因为食物的表面看起来正常或者因为口感无异而掉以轻心。保护自己的健康,从遵循基本的食品安全规则开始。在享受美食的更要注重食品的安全与卫生,远离毒素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