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我国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祖先”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的蝙蝠群体中取得了重大发现。通过对蝙蝠体内的病毒进行全面检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样冠状病毒。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冠状病毒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据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抗原性分析,这种病毒具备感染人类的能力,极有可能成为解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起源之谜的关键一环。这一重要成果已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上发表。

据了解,这一研究的领军人物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员涂长春。他领衔的联合课题组经过不懈努力,不仅成功在云南蝙蝠体内发现了这种新型病毒,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团队还发现了另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蝙蝠肝炎病毒,揭示了这一新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在国际上,该团队也成功分离了两种新的蝙蝠轮状病毒,并完成了它们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这些成果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病毒研究领域的卓越实力。

回顾过去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这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曾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暴发,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虽然过去11年来,科学界已经在蝙蝠身上发现了多种类型的冠状病毒,并认定蝙蝠是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但对于病毒如何在人际间传播的问题一直缺乏直接证据。已知的冠状病毒与此次发现的新型病毒在基因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此次发现的新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样冠状病毒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对于防控未来的疫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再次验证了我国科学家在病毒研究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卓越贡献。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