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成人乙肝高危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技术指南(试行)》近日正式发布。这一指南的出台,旨在保护特定的高危人群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针对那些身处高风险环境的人群,如男性同性恋者、医务人员、者、警察、乙肝患者家属以及在校大学生等,北京市卫生局已经将他们划分为四大类高危群体。
为了积极应对乙肝病毒的威胁,北京市决定从明年开始,为这四大类高危人群实施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这一措施的实施,将为这些人群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降低他们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根据指南,接种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在6个月内免费注射三针疫苗。这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对公共健康的关注,更是对高风险人群健康权益的有力保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具体的接种实施方案正在紧张的研究和制定之中。他介绍,这四大类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如男男性接触人群和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务人员、救援人员、公安警察等;存在经皮肤和黏膜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如注射毒品者、血液透析者等;以及在校大学生,由于他们学习生活环境接触密切,社会活动、性活动比较活跃,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
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为高风险人群带来了福音。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于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通过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传播,还可以降低慢性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病人的发生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为更多的人们带来健康和希望。(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