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战国有纸吗?为何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

在远古的战国时代,有没有纸张的存在呢?为何会出现“纸上谈兵”这一典故?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探寻这个问题背后的故事。

说到纸张,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造纸术。其实在东汉时期之前,纸张已经在我国出现。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以麻质纤维制成的纸张。那时的纸张质地粗糙,制作成本高昂,数量稀少,未能广泛普及。

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虽然存在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是巨大的。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这些时期都远在战国之后,这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既然战国时代没有纸张,为何会有“纸上谈兵”这一典故呢?其实,这个典故的含义与纸张的发明并没有直接关系。典故中的“纸上谈兵”形容的是赵括虽熟读兵法,却缺乏实战经验。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展开激战。赵括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仅凭过去的理论学习指挥战斗,结果导致几十万大军的全军覆没。

说起赵括,他其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长平之战的结果,不能全怪罪于赵括一人。赵国与秦国的实力差距悬殊,耗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失败。而且赵王一心求战,又听信谣言换上了赵括。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赵括本人对兵法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但回到典故本身,“纸上谈兵”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只会在嘴上说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这些人或许能够说得漂亮、唱得动听,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捉襟见肘。至于这个典故的产生时间,至少也是几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纸上谈兵”这一典故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