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连续聚焦“天价药”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2日下午紧急发布通知,将从12月1日起对所有药品的出厂价格进行严格审查。这一行动是对公众呼声的迅速响应。
昨日,众多券商发布研究报告,普遍认为这次价格审查是对当前舆论压力的紧急应对措施。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现行的药品销售模式不发生改变,仅仅依靠对出厂价的严查,很难从根本上缩小药品生产成本与终端售价之间的巨大差距。
根据发改委的要求,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调查要求如实填报《生产企业及药品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表》。调查人员将仔细核对药品的现行零售价格水平,并详细分析审核情况与企业填报情况的差异。
业内专家表示,检查出厂价固然重要,但可能并非治本之策。因为许多小型药品生产企业依赖于“大包商”进行分销。虽然有些药品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在分销过程中产生的推广、税收、仓储、投标以及配送等费用才是导致最终售价高昂的主要原因。
昨日,某知名医药企业的高层也对此发表看法。他认为近期关于“天价药”的曝光以及过高的降价呼声带有一定的误导性。近年来,“低价招标”已经使得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药品价格的降幅甚至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这使得企业陷入了困境。
面对发改委的重拳出击,一些药品生产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开始表达不满。在这种关键时刻,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企业早知今日会有这样的压力,何必当初不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呢?现在,他们必须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新的政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