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花闺女”这一称谓的由来,有着多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黄花闺女”中的黄花即菊花,菊花以其耐寒傲霜的特性,历来被比喻为君子的节操。那些保持着贞洁、高洁的未婚女子便被称为“黄花闺女”。这一说法充满了对女子高洁品性的赞美。
第二种说法源于古代的一种化妆方式。未婚的女子在闺房梳洗打扮时,喜欢用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美丽的图案贴在额头、脸颊上,或者用黄色颜料直接涂抹额头。这种独特的化妆方式让她们显得更为娇美,因此人们就称呼未出嫁的女孩子为“黄花闺女”。这一说法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化妆习俗。
第三种说法则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古人认为没有过性经历的处女,额头上的绒毛是黄色的,因此以“黄花”比喻未婚女子。这一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生物学色彩,但也透露出对女子纯洁无瑕的赞美。
而第四种说法则是最流传广泛的说法,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据《杂五行书》记载,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的某一天玩累了,躺在含章殿的屋檐下休息。这时有梅花随风落在公主的额头上,留下了黄色的五瓣梅花印痕,经过数日才洗去。宫中的宫女们觉得神奇,纷纷效仿,形成了独特的化妆方式——梅花妆。后来这种化妆方式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很多未婚女子也开始效仿。由于这种化妆方式只在未婚女子中流行,因此被称为“黄花闺女”。这一说法充满了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哪种说法,“黄花闺女”这一称谓都寄托了人们对女子纯洁、美好的赞美。这一词汇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未婚女子的专属名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