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市场的混乱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阿胶市场的惊人黑幕。阿胶,这一传统药食两用品,其身份的多重性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不堪。
阿胶,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品,其原料皮本应严格筛选,然而现实却令人震惊。央视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阿胶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皮竟然是皮革下脚料,即由皮革加工过程中割下的废弃头脸皮和腿脚皮组成。这些下脚料在河北、山东等地的阿胶生产企业中广泛存在,甚至有的厂家无法找到一张完整的皮子。
这种令人震惊的现象,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正规的驴皮成本高昂,而皮革下脚料价格却十分低廉,这使得一些阿胶厂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了劣质的原料。
阿胶的身份复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还可以作为普通食品生产,这种多重身份导致监管的“夹缝”。由于监管部门的职能分散,对于阿胶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企业通过申请不同的批准文号,规避监管,从而进行不合规的生产。
早在1996年,央视就曾对阿胶造假进行过曝光,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惜违法生产劣质阿胶,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那么如何识别正品阿胶呢?可以通过观察表面特征,正品的阿胶表面为黑褐色,胶块平整、色泽均匀;而假冒阿胶则表面通常有油孔、气孔等。可以通过观察质地,正品的阿胶质地硬而脆,容易拍碎;而假冒阿胶则质地较软,不容易拍碎。可以通过闻气味来辨别,正品阿胶有淡淡的香味,而假冒阿胶则有刺鼻的异味或腥臭味。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和渠道购买阿胶。应加强对阿胶市场的监管力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确保阿胶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