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的奥秘,在于追求和谐之气的平衡。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现代疾病中高达70%属于身心疾病。诸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以及癌症等,这些病症的产生,与我们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息息相关。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时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之中,失去了内心平衡的和气。一旦心理失衡,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经络不通、血瘀气滞、阴阳失调等,正所谓百病气上身。人的情绪变化,如喜怒哀乐,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淌,恐则气滞,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只有保持内心平和,才能使身体的气机顺畅。
人生旅途风雨坎坷,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烦恼忧愁也是人之伴侣。面对这些情绪起伏,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修身养性。通过适应社会环境,达到自己与自己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
如何实践“和”的境界呢?凡事应往好处想,往宽处想。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给我们提供了智慧的启示。人与人之间应该少一点私心,少一点计较,少一点嫉妒;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只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我们才能安居乐业,身心康泰。
古人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自然是如此友好。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的朋友。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与天地相应和,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人生乐趣。
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延年益寿。让我们共同追求和气养生的境界吧!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珍视,更是对周围人、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