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消费者组织(CSPI)发布了一份令人关注的研究报告,指出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等饮料食品中所使用的焦糖色含有可能致癌的成分。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忧。
这一说法遭到了美国饮料协会以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的正式驳斥。美国公益科学中心在其官方网站上详细阐述了他们的实验结果,指出在普通和低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中检测到了致癌物4-甲基咪唑。其形成的原因被认为与制造焦糖色成分时使用的氨有关。这些饮料中的致癌物含量甚至达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对添加剂的警戒标准。
这一发现引发了行业内广泛的争议。据了解,这种物质有可能对动物产生致癌风险,进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今年2月,该机构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报告,要求禁止在大多数可乐饮料中使用氨基亚硫酸盐着色剂。据估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产品中的这种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约1.5万名美国人面临患癌风险。
FDA对此回应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饮用这些饮料的消费者会面临生命危险。FDA指出,一个人需要在一天内喝下1000多罐可乐,才能达到研究中所显示的啮齿类动物致癌风险的剂量。美国饮料协会也发表声明称,尽管加利福尼亚州已将4-甲基咪唑列入致癌物质名单,但至今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这种物质能导致人类患上癌症。
针对这一争议,可口可乐公司昨天向媒体发表声明,称微量的4-MEI存在于多种食品和饮料中,包括可口可乐。通常的烹饪过程中发生的“褐变反应”就会形成4-MEI。甚至在普通人的厨房里,这种物质也会产生。
百事公司则引用了美国饮料协会的回应,批评公益科学中心的言论是夸大其词,并形容其结论荒谬。不论如何,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讨论,未来这一议题将继续引起消费者的热烈讨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