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官员对中国控烟行动提出批评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的驻华代表处无烟倡议行动技术官萨拉·英格兰博士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对中国当前的控烟行动提出了批评性评价。世卫组织对中国未能达成控烟目标表示担忧,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控制问题的关注。
在采访中,萨拉·英格兰博士表示,尽管中国的控烟道路仍很长,但她对中国未来的努力充满信心。博士指出,如果不能实现无烟目标,由此导致的死亡人数将继续增长,而当前的代价是中国每年有100万人口因吸烟而死亡。根据报告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飙升至每年350万,这一预测比先前的估计更为严峻。
博士也表达了希望,她认为人类的身体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如果人们能够,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率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为中国以及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和城市提供了希望与方向。
目前,《控制框架公约》已有172个缔约方。英格兰博士举例说,许多国家和城市已经为创建无烟世界树立了榜样。诸如爱尔兰等国家在控烟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球控烟的典范。从2004年起,超过17个国家开始实施全面禁烟,同时一些国家的省、州、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无烟倡议。像伦敦、巴黎、罗马、都柏林、纽约甚至墨西哥城等,这些城市已经成功实现无烟化。
除了公共场所禁烟的措施外,许多国家还采取了提高税和价格的方式来控烟,这一措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世卫组织也期望中国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采取更为积极的控烟措施。
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中国,其控烟行动的效率受到了批评。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加大控烟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人民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控烟行动不仅关乎当前,更是对子孙后代健康的负责。我们期待中国能够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为创建无烟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