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闽县与侯官县,瓷器生产繁荣,两地每年都要向按察使衙门呈献一批精心制作的瓷器。名义上是请按察使品鉴质量,以便能够上贡给朝廷,实际上却是一种隐晦的贿赂。
有一年,侯官县的知县送的瓷器价值超过白银千两,而闽县知县曹谨所送的仅值百余两。按察使心中不悦,但又无法直接表露。门房窥见主人心思,竟然将曹谨的瓷器打碎一半并拒绝接收另一半。
曹谨性情清廉正直,遭遇此事自然愤慨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命人将瓷器运回。在清理瓷器碎片时,他意外发现一片上面刻有“富贵寿考”的瓷器,这四个字是御笔题写。曹谨喜出望外,立刻将碎片精心包裹,用黄绫包裹后去见按察使。
到了按察使的公堂之上,曹谨恭敬地把包裹放在公案上,然后行了一个大礼。按察使被这一举动惊呆了,也赶紧下跪。礼毕,打开包裹,发现只有一些碎瓷片,按察使愤怒不已。曹谨趁机将打碎的“富贵寿考”四个字拼好,并说:“大人,这上面可是有圣祖仁皇帝的御笔题字,不想大人的门房把它打碎了。不知如何处理,只好前来请大人发落。”按察使大惊失色,一旦此事传出去,恐怕会危及性命甚至株连九族。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责任归咎于门房。
按察使假装大怒,命人把门房抓来重责四十大板,然后关入大牢。事后,按察使向曹谨表达感激之情。曹谨趁机暗示侯官知县所送瓷器可能存在问题,提醒按察使注意下属的欺瞒行为。按察使听后大为震怒,却也无计可施,只好下令退回侯官知县所送的所有瓷器并予以痛斥,同时对曹谨予以表彰。
整个故事充满了策略与智慧。曹谨通过自己的清廉正直和机智应对,不仅保护了自己,还揭露了可能的贪污行为。他的行为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为社会风气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示了清廉正直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