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丰十一年三月壬辰的那一天,奕訢的奏折像一道惊雷,引起了咸丰皇帝的注意。奏折中的言辞充满殷切,奕訢渴望前往热河探望兄长,一探起居,期盼得到皇家的许可。咸丰皇帝亲笔回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重逢的渴望:“别经半载,时思握手而谈。”他透露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近来咳嗽不止,伴有红痰,需要静养。他提议等到秋季再见面。
奕訢在秋日里等待的,却是他兄长的死讯。年仅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正当壮年,却突然离世,令人扼腕叹息。
刚到木兰时,咸丰皇帝已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这一病症使他咳痰、咯血、消瘦、乏力。太医们束手无策,他应该选择静养,然而咸丰皇帝却做出了令人费解的决定。
他选择了间接的自杀。这并不是通过跳井上吊等常规方式,而是一种帝王特有的死法。他借酒消愁,狂饮无度,使已经不堪重负的肺雪上加霜。他还沉迷于戏曲、欢愉之中,夜夜笙歌,荒淫无度。这一系列的行为导致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终于在秋七月癸卯的那一天,他离开了江河日下的大清国,留下了孤儿寡母在灵前哭泣。
那么,咸丰皇帝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他难道不知道身为皇帝的责任重大吗?他难道不为自己的妻儿考虑吗?祖宗的江山交给了他,他就这样轻易放弃吗?其实咸丰皇帝也曾考虑过这些问题。只是他的命运实在太苦,苦到让人绝望。他可能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为了摆脱疾病的痛苦,摆脱孤独和无助的感觉。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可能显得自私和无奈。也许只有这样解释,才能理解咸丰皇帝的所作所为。然而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法掩盖事实真相残酷的现实是咸丰皇帝的离世给大清国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和困境他抛家弃子独自离去让后人对他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不解但他留下的孤儿寡母以及江山社稷仍需要有人去守护去努力去奋斗以完成他的遗愿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