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流通环节食用油抽检报告。经过对一百批次食用油的严格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全部符合标准,这是消费者关注的安全指标之一。检测也发现部分食用油存在计量不足的问题,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产品出现缺斤短两现象,最高超标达19倍。这一消息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在抽检中,佛山市南海区永达粮油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金牌好日子压榨一级花生油被发现计量严重不足。标称900毫升的净含量实测只有609毫升,短缺量高达近三分之一。还有广州合兴油厂和柳局生活服务总公司花生油厂生产的两批次花生油也存在类似问题,缺斤短两分别高达17倍和15倍。
除了计量问题,还有13批次食用油在理化指标上未能达标。这些指标包括脂肪酸组成、色泽和相对密度等,它们反映了食用油的纯度和品质。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脂肪酸组成是衡量食用植物油是否纯正的关键指标,而色泽和相对密度则是不同食用植物油特有的特征值,用以反映产品的纯度。如果这些指标不合格,可能意味着食用油中掺杂了其他种类的油,只能被称为食用调和油而非纯花生油或菜籽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抽检中还包括了食用调和油和食用植物油的检测,共计100批次。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油品的黄曲霉毒素B1项目均合格。此前,广东省质监局曾针对全省食用油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部分小规模加油厂的食用油产品存在黄曲霉毒素B1超标问题。这些企业多采用半精炼工艺,对购进的花生原料筛选和检测不够严格,部分霉变花生也被用于生产。
此次抽检结果的公布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时要注意产品的品质和计量准确性。消费者应该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并留意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对于存在缺斤短两或其他质量问题的产品,消费者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