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为加强公立医院廉洁建设,发布了防控指导意见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在此背景下,一份引人注目的文件悄然浮出水面——《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全面启动已然拉开序幕。此次改革措施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供应商设立黑名单以及患者医生双向签字防止收受红包的规定。
这份协议书的诞生,旨在深化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营造一个纯净、公平的医患关系。当患者踏入医院的大门时,医生与患者将共同签署一份协议书,明确双方不收、不赠红包的承诺。这份协议书不仅彰显了医疗机构的自律态度,更是公众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协议书的签署不仅代表了医生的诚信与尊严,也明确了患者对于公平医疗的期望与信任。这份协议书将被纳入病案管理,成为医疗记录的一部分。
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廉洁风险防控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诊疗过程中,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手段,防止过度医疗的出现。对药品、医用耗材、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以及医疗收费等方面实施严格的监控措施。对于违规的供应商,将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实施相应的惩戒措施,如限量采购、降价或暂停采购等,坚决打击失信行为。供应商对医院的自愿捐赠资助,也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附加任何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这些规定的实施将大大增强公立医院的廉洁建设力度。
这一改革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有公立医院人士表示,双向签字拒绝红包的做法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最基本要求。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效遏制公众普遍诟病的收红包现象,重塑医患关系的和谐与信任。这也将激励医务人员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这一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