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风险与科学合理性
在医疗救治中,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潜在的风险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我们都知道,输血涉及血液健康问题,稍有不慎,可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而当下,“人情血”“保鲜血”的风气盛行,使得输血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李忠俊教授指出,一些并不需要输血或者可输可不输的患者也被过度输血,这其中就隐藏着巨大的隐患。看似是保险措施的输血,实则可能传播乙肝、艾滋病等病毒,其风险远大于用药的不良反应。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患者面临生命危险,更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使得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
李教授进一步阐述,要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可以采取成分输血的方式。即从血液中提取出所需成分进行输注,如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这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精确补充所需成分,最大限度地利用血液资源,避免浪费。
要想实现输血的科学、合理、安全,并非易事。李忠俊强调,这需要临床医生的科学理念和严谨态度。领导要重视输血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输血观念教育和培训。科室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输血的合理性。医生应熟练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并在输血前与患者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特别是合理输血、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更是重中之重。
输血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潜在的风险。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让我们共同努力,杜绝不必要的输血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相关新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大医院和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更加科学、合理的输血方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血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