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雾霾天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在北京给出了他的看法。对于广大民众迫切关注的雾霾天何时不再来袭的问题,丁仲礼表示,随着“国十条”的出台,各地方减排力度的加大,雾霾发生频次或许已经逼近“拐点”。
回顾2013年,中国创下了平均雾霾天数达52年之高的纪录。马年伊始,中国再次遭受大范围雾霾侵袭,中央气象台数次发布黄色预警,多个城市陷入重度污染。
丁仲礼介绍称,中国东部的十个省市,仅占全球0.6%的土地面积,却消费了全球21%的煤炭。由于人口和工业的密集,以及能源消耗的高强度,这一区域的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堪称世界冠军。
作为长期研究环境变化的专家,丁仲礼认为治理雾霾逼近“拐点”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去年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他强调,“如果‘国十条’能够彻底落实,严格控制煤炭和汽车这两个主要污染排放源,硫化物、氮化物、微尘等污染物的总量就会下降,污染天气的强度和频次也会相应减弱。”然而他也指出,雾霾的彻底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强度的治理。
谈及北京近期的糟糕天气,丁仲礼解释说,这是科学界所谓的“超长静稳”天气现象。由于一周内没有北风,却出现了南风的“反扑”,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甚至将南部的污染源引入北京。“在2月26日当天,大气PM2.5浓度达到了每立方米500微克。”丁仲礼坦言。
他还提到这种极端天气条件有可能在日后增加。由于自然天气因素和人为污染物排放的共同作用,消除或大幅度减少雾霾天气需要较长时间。至于何时能彻底解决雾霾问题,现在讨论答案还为时尚早。民众应有思想准备,雾霾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并努力改善空气质量状况,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